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油灯已暗忽微明,
石鼎将乾尚有声。
衲被蒙头笼两袖,
藜床无地著功名。
白话文翻译:
油灯已经熄灭,只剩微弱的光亮,
石鼎虽然快要干了,仍然能听到它的声响。
僧袍蒙住了我的头,遮住了两只袖子,
藜床上没有地方可以追求功名。
注释:
- 油灯:古代用油作燃料的灯,象征微弱的光明。
- 石鼎:用石头制成的鼎,通常用于烹饪,象征生活的简单。
- 衲被:僧侣用的被子,表示修行的简朴。
- 藜床:用藜草编成的床,象征简陋的居住环境。
- 功名:指的是名利、地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藜床”和“衲被”均与佛教文化相关,表现了隐居生活的清净与简朴。此诗可以看作对世俗功名的超脱,反映了作者对自我修行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汝弼,号如圭,江苏常州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宴坐庵”创作于范成大隐居生活中,反映了他在经历了官场的纷争后,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的生活。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宴坐庵》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拒绝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句“油灯已暗忽微明”中,油灯的微光象征着在黑暗中的希望与思考,暗示了作者在静谧中对人生的沉思。接着“石鼎将乾尚有声”,用鼎的声音来象征生活的气息,尽管一切都已趋于干枯,生活的本质依然在流动。
“衲被蒙头笼两袖”表现了修行生活的简朴与自我封闭,反映了作者在世俗的纷扰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求。最后一句“藜床无地著功名”则是对追求功名的否定,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对道德、修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油灯已暗忽微明:描绘了夜深人静,油灯快要熄灭时,微弱的光亮象征着作者内心的思考状态。
- 石鼎将乾尚有声:石鼎的声音暗示着生活的存在,尽管外在的生活似乎要干枯,但内心的声音依然存在。
- 衲被蒙头笼两袖:表现了修行的孤独和简朴,隐喻着作者对外界的隔绝。
- 藜床无地著功名: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放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油灯”与“石鼎”,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生活的对立面。
- 象征:油灯、石鼎、衲被、藜床均是象征修行与清淡生活的意象。
- 隐喻:整首诗在隐喻上展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范成大作为隐士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油灯:象征希望与思考。
- 石鼎: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衲被:象征修行的简朴与自我封闭。
- 藜床:象征隐居生活的清苦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油灯已暗忽微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与思考
B. 绝望与无助
C. 喜悦与快乐 -
“藜床无地著功名”中的“功名”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名声与地位
C. 家庭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追求? A. 财富
B. 功名
C. 内心的宁静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俗的逃避。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与陶渊明的作品都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诗更为简练,意象更为清晰,陶渊明则通过叙事与场景描绘展现理想中的桃花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