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遂宁何道士自潭湘归蜀》

时间: 2024-09-19 21:25:06

尘埃波浪几东西,归去丹瓢挂杖藜。

戊己炉中真造化,功成分我一刀圭。

书剑飘然席未温,火云扑地暑烟昏。

山黄水浊湖南路,竹月荷风忆范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遂宁何道士自潭湘归蜀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尘埃波浪几东西,归去丹瓢挂杖藜。
戊己炉中真造化,功成分我一刀圭。
书剑飘然席未温,火云扑地暑烟昏。
山黄水浊湖南路,竹月荷风忆范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道士何某时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的开头提到尘世的纷扰与波澜,接着道士准备离去,手中挂着道具,象征着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炉中炼丹的过程代表了道士的修行与追求,诗人感叹修炼的艰辛与成果的微薄。接着,诗人回忆起与道士共度的时光,席尚未散热,书剑飘然,象征着高洁的志向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湘南的山水与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

注释:

  • 尘埃:指世俗的纷扰。
  • 丹瓢:道士用来盛丹药的器具。
  • 杖藜:用茅草制成的拐杖,象征道士的身份。
  • 戊己:指五行中的土,表示道士的炼丹过程。
  • 刀圭:古代文人用来书写的笔,象征才华与学识。
  • 火云:指炎热的天气,象征诗人的烦闷。
  • 竹月荷风:描绘自然景色,表现怀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南宋诗人、书法家,生于吴兴,晚年定居于金陵。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咏史抒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范成大送别道士何某之际,表达了对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隐士文化盛行,诗人借道士的形象寄托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遂宁何道士自潭湘归蜀》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送别诗,诗中透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首句“尘埃波浪几东西”以大气的视角开篇,表现出世事如波浪般的起伏不定,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相聚都是短暂而迅速的。而接下来的“归去丹瓢挂杖藜”,则将目光转向道士何某,表现出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戊己炉中真造化,功成分我一刀圭”,此句更是精炼地表达了道士修行的艰辛与成果的微薄,强调了修道之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与坚持。整首诗在描绘身边环境的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祝福。

最后几句“山黄水浊湖南路,竹月荷风忆范村”则是诗人对故乡的追忆,生动地展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在这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中,诗人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的思索,展现了南宋文人深邃的思想情感与高洁的道德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埃波浪几东西:描绘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不安,暗含人生如波浪般起伏不定。
  2. 归去丹瓢挂杖藜:道士准备归隐,象征着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3. 戊己炉中真造化:反映道士在炉中炼丹,探求真理与自然的关系。
  4. 功成分我一刀圭:表达了对修行成果的渺小与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5. 书剑飘然席未温:回忆与道士的友谊,象征着理想与志向的飘逸。
  6. 火云扑地暑烟昏:描绘炎热的夏天,表现出诗人的烦闷与不安。
  7. 山黄水浊湖南路:展现湘南的自然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8. 竹月荷风忆范村:在自然景色中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波浪,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无常。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道士的丹瓢与杖藜象征追求精神与理想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道士的情景,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深情,蕴含着哲理与情感的结合,彰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埃: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丹瓢:象征追求真理与理想的工具。
  • 杖藜:象征道士的高洁与超然。
  • 山水:自然意象,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埃”指代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世俗的纷扰
    • C. 道教文化
  2. “丹瓢”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友谊
    • B. 理想生活
    • C. 追求真理
  3. 诗的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 A. 思念
    • B. 忘却
    • C. 仇恨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范成大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李白的《送友人》则更多地体现出对友人的豪情与壮志,二者在主题上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范成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