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吴城春节唯园游最盛,其余奢俗寖革除矣》
时间: 2025-01-01 11:47: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新春
吴城春节唯园游最盛,其余奢俗寖革除矣
作者: 汪东 〔清代〕
岁首庆春节,共惜朝阳和煦。
淋漓喧腾语。逞游乐,携佳侣。
接通衢鱼龙部伍。乍散入无限园林深处。
日晚人更聚。争夸道升平重睹。
渐春光永,艳溢花坞。
幽径里石痕竹影随步。
垂杨碧绕阑干亚,记曾来徙倚吟伫。
变豪奢唯许清欢消闲绪。
渐风化南土。蔓草尽争,肯独行多露。
白话文翻译:
在新春之际,大家欢庆春节,但吴城的园游最为热闹,其他奢华的活动已被渐渐淘汰。
岁首欢庆春节,大家共同珍惜温暖的朝阳。
四处传来欢快的声音,欢快地游玩,携伴侣一起。
在大街小巷聚集成群,转眼间进入那无限的园林深处。
傍晚时分,人们更是聚集,争相夸赞升平的美好景象。
春光渐渐加长,鲜花竞相开放,芬芳四溢。
在幽静的小径上,石头的痕迹与竹影伴随着我的步伐。
垂杨青绿环绕在栏杆旁,记得曾经在这里倚靠吟唱。
奢华的享受只允许淡淡的欢愉和消闲的情绪。
渐渐地,风化了南方的土地,繁茂的草丛中,何人愿意独自走出露天?
注释:
- 岁首:指一年的开始,即春节。
- 和煦:温暖而舒适。
- 淋漓喧腾:形容热闹的景象。
- 鱼龙部伍:形容人群,鱼和龙都是水中生物,用以比喻众多的人。
- 幽径:指小而幽静的小路。
- 垂杨:指垂柳,常用来象征春天。
- 清欢:指简单的快乐。
- 南土:指南方的土地。
典故解析:
- 鱼龙部伍:此处借用传统文化中对人群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欢聚的热闹场面。
- 垂杨碧绕:在古诗中,柳树常常象征离别与思念,结合诗人倚靠吟唱的场景,传达出一种柔情和怀旧之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以诗风清新和自然著称,常在诗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节期间,体现了作者对春节欢庆活动的参与与观察,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反映了清代社会逐渐去除奢华,追求自然与简单生活的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节期间的欢庆气氛,表现出生活的乐趣和自然之美。诗人在欢庆的同时,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和简单的快乐。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朝阳”、“花坞”、“幽径”等,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日景象。
尤其是“垂杨碧绕阑干亚”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而“变豪奢唯许清欢消闲绪”则是对奢华生活的反思,暗示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应该珍惜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结构严谨,节奏感强,是清代诗歌中描写节日氛围的佳作,既有欢庆的热烈,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首庆春节,共惜朝阳和煦:描绘春节的到来,大家共赏温暖的阳光。
- 淋漓喧腾语。逞游乐,携佳侣:描述人群的热烈气氛,大家尽情游玩,携伴侣而行。
- 接通衢鱼龙部伍。乍散入无限园林深处:形容人们聚集后,纷纷进入美丽的园林。
- 日晚人更聚。争夸道升平重睹:晚上人们更加聚集,纷纷夸赞国家的繁荣景象。
- 渐春光永,艳溢花坞:春天的光景越来越长,花儿盛开,芬芳四溢。
- 幽径里石痕竹影随步:在幽静的小路上,脚步声伴随着石头的痕迹和竹影。
- 垂杨碧绕阑干亚,记曾来徙倚吟伫:垂柳围绕在栏杆旁,诗人回忆曾在此吟唱的情景。
- 变豪奢唯许清欢消闲绪:对奢华生活的变革,淡化为简单的快乐和闲适。
- 渐风化南土。蔓草尽争,肯独行多露:南方的风化了,繁茂的草丛中,没人愿意独自走出露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鱼龙部伍”,比喻人群的热闹。
- 拟人:如“春光永”,赋予春天以生命。
- 对仗:诗句中上下句的结构相对,如“争夸道升平重睹”。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节的欢庆和对奢华生活的反思,倡导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阳: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 花坞:代表春天的繁荣与美丽。
- 幽径:象征宁静与自然的联系。
- 垂杨: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鱼龙部伍”是用来形容什么? A. 动物
B. 人群
C. 花草 -
诗中的“垂杨”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财富与奢华
C. 战争与痛苦 -
诗人对奢华生活的态度是? A. 积极向往
B. 反思和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汪东的《迎新春》更注重节日的欢庆气氛,而陶渊明则着重描绘理想中的隐逸生活。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的情感和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