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折腰五斗自难堪,每为斯人食不甘。
赤地黄埃迷泽国,老龙饮血亦分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现实的不满。诗人因为五斗米的微薄收入而感到困苦,生活中屡屡为他人而感到不甘。眼前的土地干旱,尘土飞扬,仿佛连老龙也因缺水而不得不饮血来维持生存。
注释:
- 折腰:弯腰,指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屈从。
- 五斗:指五斗米,象征微薄的收入。
- 斯人:指代他人,可能是指那些享受生活的人。
- 赤地黄埃:形容干旱和尘土飞扬的景象。
- 老龙:这里可能指龙神,古代传说中与水有关的神灵。
- 饮血:形容极度缺水的环境下,连神灵都不得不以血液为生。
典故解析:
- 老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龙是水的象征,掌管雨水与江河。如果连龙都饮血,说明旱情极为严重。
- 五斗米:这一表达在古诗中多用于表现生活的拮据与不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华,宋代诗人,以词闻名,风格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感受,作品多蕴含深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年间,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旱灾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的苦楚与对自然乞求的心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和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开头的“折腰五斗自难堪”直接表明了诗人因微薄收入而感到的不满与屈辱,体现了士人的辛酸与无奈。紧接着“每为斯人食不甘”,将个人的遭遇与他人的享乐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不平与苦楚。后半部分“赤地黄埃迷泽国”,描绘了干旱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出自然环境的恶劣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后一句“老龙饮血亦分甘”,不仅暗喻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还表现出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对生存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个人的愤懑,也有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折腰五斗自难堪”:诗人因为五斗米的微薄收入而感到困窘与难堪。
- “每为斯人食不甘”:为了他人而感到不甘,反映出社会的不平等。
- “赤地黄埃迷泽国”:描绘了干旱、尘土飞扬的景象,暗示自然的恶劣。
- “老龙饮血亦分甘”:即使是龙神也因缺水而受到影响,表现出自然灾害的普遍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龙饮血”比作缺水的环境,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 折腰:象征着屈从与无奈。
- 五斗米:象征贫困与生存的艰辛。
- 赤地黄埃:象征干旱与绝望。
- 老龙:象征着自然力量,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因何感到难堪?
- A. 因家中贫穷
- B. 因微薄的收入
- C. 因朋友的背叛
- D. 因离乡背井
-
“赤地黄埃”描绘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 A. 雨后春笋
- B. 干旱与尘土飞扬
- C. 河流奔涌
- D. 花开满地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毛滂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郁悲壮,而毛滂则在无奈中透出一丝希望。两者在语言风格上也有所不同,前者多用沉重的历史感,后者则更为直接与清新。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毛滂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