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子畏逢秋,萧条动远愁。
生涯余短褐,心事老孤舟。
对镜羞窥鬓,临风怯倚楼。
无人共歌哭,肠断此淹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旅人在秋天的孤独和忧愁。诗人感到人生短暂,心事如同一只孤舟。对着镜子,羞愧地看着自己渐渐变白的头发,面对清风,害怕倚靠在楼上。没有人可以一起唱歌或哭泣,心中的哀伤让他感到无比痛苦。
注释:
- 客子: 旅人,身在异乡的人。
- 畏逢秋: 害怕迎接秋天,因而感到惆怅。
- 萧条: 形容景象凋零、冷清。
- 动远愁: 触动了远方的忧愁。
- 余短褐: 余生已是短暂,身上穿着粗布衣服(象征贫寒)。
- 心事老孤舟: 心中所思如同一只年老的孤舟,漂泊无依。
- 对镜羞窥鬓: 面对镜子,不忍心看自己白发苍苍的样子。
- 怯倚楼: 害怕靠在楼上,感到脆弱。
- 无人共歌哭: 没有人可以一起分享悲欢离合。
- 肠断此淹留: 内心的痛苦如同肠断般难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兆彭,清代诗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常常反映个人的孤独与社会的变迁。
创作背景:
《客中书怀》创作于诗人身处异乡时,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季节的萧条与生命的短暂,内心充满忧愁。
诗歌鉴赏:
《客中书怀》是一首充满了孤独与感伤的诗。诗人在异乡的秋天,面对着萧条的景象,生发出深深的惆怅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开篇的“客子畏逢秋”便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秋日的氛围,在这萧条的季节,诗人感到自己的内心被远方的忧愁所侵扰。接着,诗人以“生涯余短褐”表达了对短暂生命的无奈与悲伤,心中的愁苦如同一只孤舟,漂泊无依。
在对镜子时,羞愧地窥视着自己渐白的鬓发,诗人不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更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助。诗中“无人共歌哭”,更是将孤独推向了极点,诗人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这种情感的孤立让他的痛苦愈发深重。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旅人在秋日的内心世界。在每一个细节中,都渗透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友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子畏逢秋: 旅人在秋天到来之际感到惧怕,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孤独。
- 萧条动远愁: 萧条的景象引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愁绪,表达了与故乡的隔离感。
- 生涯余短褐: 用“短褐”比喻人生的短暂与贫乏,暗示诗人对生命的无奈。
- 心事老孤舟: 心中所思如同一只老旧的孤舟,表达了内心的漂泊与无依。
- 对镜羞窥鬓: 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白发,羞愧与无奈交织。
- 临风怯倚楼: 迎风而立,感到脆弱与不安。
- 无人共歌哭: 孤独的感受,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悲伤。
- 肠断此淹留: 深切的痛苦与无奈,表达了对人生的绝望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事老孤舟”用孤舟比喻内心的孤独,生动形象。
- 对仗: 全诗结构紧凑,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肠断”赋予内心痛苦以人的情感,增强了情感的真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探讨了旅人孤独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生命短暂和友情缺失的深切感慨,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 象征着凋零和生命的无常。
- 孤舟: 象征着孤独与漂泊。
- 白发: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
- 楼: 作为一个空间,既是观察的地方,也是思考与回忆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客子畏逢秋”中的“客子”指的是什么? A. 诗人
B. 旅人
C. 秋天 -
“无人共歌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喜
B. 孤独
C.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孤独与漂泊
C. 财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反映思乡的情感。
- 《登高》: 杜甫 - 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杜甫的孤独与思念,与刘兆彭的《客中书怀》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于孤独与生命短暂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