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时间: 2025-01-08 01:20:36

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千里求明师,赢粮从事役。

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千里求明师,赢粮从事役。
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

白话文翻译

人们说,贫穷的人在家中生活,却比富有的人在外漂泊要幸福得多。
鸡在树上栖息,牛羊在田野中归去,君子也能在这里安然入睡。
为了寻找明智的老师,千里跋涉,辛苦工作来赚取粮食。
学问并不在物质之外,空荡荡的房间里也能生出纯净的智慧。

注释

字词注释:

  • 殊胜:特别的,优越的。
  • 安息:安静地休息。
  • 明师:明智的老师。
  • 赢粮:赚取粮食。
  • 非物外:并不是物质之外的意思,强调学问与物质的关系。

典故解析:

  • 君子:在中国古代,君子指有德行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 诗中的“千里求明师”体现了古人对知识和学问追求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常常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和个人修养的重视。诗中通过对比富贵与贫穷的生活,表达了对于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理思考。诗的开头以“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引入,直接指出贫穷的在家生活常常比富贵的外出更为幸福。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更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接着,诗中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好,“鸡栖牛羊下”,展现了一幅田园牧歌的图景,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在寻找师者的过程中,诗人提到“千里求明师”,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这里的“明师”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智慧与人生道理的探求。最后的“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更是强调了学问的内涵与重要性,暗示着知识与修养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纯净。

整首诗通过质朴的语言与清新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知识的敬仰。黄庭坚的笔触敏感而细腻,让读者在细读之中体会到生活的本质与人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言贫在家,殊胜富作客。

    • 这句指出,世人常常认为贫穷的人在家中比富有的人在外漂泊要更幸福。
  2. 鸡栖牛羊下,君子亦安息。

    • 描述了自然的宁静与安详,暗示君子也能在这简朴的环境中得到安宁。
  3. 千里求明师,赢粮从事役。

    • 表达了诗人为了追求知识而不惜千里跋涉,辛勤劳动以维持生计。
  4. 学问非物外,室虚生纯白。

    • 强调学问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内心的纯净与充实。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贫富的对比,突出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 意象:自然景象与君子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图景。
  • 隐喻:学问的内涵与物质条件的关系,通过“室虚生纯白”隐喻知识的纯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认为知识与学问的价值远超物质的享受,倡导一种简朴而充实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简单的生活,代表自然的宁静。
  • 牛羊:代表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和谐。
  • 君子:象征着有道德、有追求的理想人。
  • 明师:象征着智慧与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千里求明师”,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金钱
    • B) 追求知识
    • C) 追求权力
  2. 诗中“鸡栖牛羊下”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 A) 忙碌的城市
    • B) 宁静的田园
    • C) 豪华的宫殿
  3.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物质生活的重要性
    • B) 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 C) 对富贵的向往

答案:

  1. B) 追求知识
  2. B) 宁静的田园
  3. B) 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简单的生活,但王维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庭坚则更侧重于对知识和内心修养的追求。这样的对比反映了不同诗人在表达自然与生活哲学时的独特视角。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