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扰龙》

时间: 2025-01-01 15:28:01

四壁流丹,千崖滴翠。

南山奇秀北山媚。

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

天花片片随风坠。

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壁流丹,千崖滴翠。南山奇秀北山媚。行行渐入画图中,虎头唤起偏难绘。雾湿烟鬟,寒侵薄袂。天花片片随风坠。回看万古青冥冥,鸿蒙启自何年岁。

白话文翻译:

四周的墙壁如同流淌的丹砂,千山万崖如同滴落的翠绿。南山的奇丽和北山的妩媚相映成趣。行走渐渐进入画卷之中,虎头的景象却难以描绘。雾气湿润了烟鬟,寒意侵袭着薄衣。天花片片随风飘落。回首万古的苍茫,鸿蒙世界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注释:

  • 流丹:形容墙壁的颜色流动如丹砂。
  • 滴翠:形容山崖上绿树的色彩,如同翠色滴落。
  • 奇秀、媚:分别形容南山的奇特秀美和北山的妩媚动人。
  • 虎头:比喻某种威猛或特征,暗示难以描绘的景象。
  • 烟鬟:古代女子的发型,形容雾气缭绕。
  • 薄袂:轻薄的衣袂,象征着寒意。
  • 天花:天上的花,形容随风飘零的景象。
  • 鸿蒙:指宇宙未开化的状态,象征混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家庆,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但以其诗词清新、自然见长,常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人风气盛行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宇宙起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扰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在四周的美丽景色中,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流丹”和“滴翠”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将南北山的美丽特征相对比,加深了读者对景色的印象。

在诗中,诗人逐渐进入画图之中,展现出一种融入自然的状态,然而“虎头唤起偏难绘”一句,暗示了自然之美的复杂与难以捉摸,诗人虽有感触,但难以完整表达。此时,诗人通过“雾湿烟鬟,寒侵薄袂”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湿润与寒冷,营造出一种惆怅的氛围。

最后,诗人回首万古,思考宇宙的起源,体现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哲学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引发了对生命与宇宙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壁流丹:墙壁的颜色如同流动的丹砂,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千崖滴翠:千山万崖上绿树成荫,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3. 南山奇秀北山媚:南山的奇特与北山的妩媚相得益彰,反映出诗人对山水的细腻观察。
  4. 行行渐入画图中:逐渐走入这幅美丽的画卷,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5. 虎头唤起偏难绘:尽管景色美丽,但某些景象却难以用画笔描绘,表明自然的复杂性。
  6.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描绘出湿润和寒冷的感觉,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7. 天花片片随风坠:天上的花瓣随风飘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8. 回看万古青冥冥:回首悠久的历史,感叹时间的无情与浩瀚。
  9. 鸿蒙启自何年岁:思考宇宙的起源,表现出对生命奥秘的探索与追问。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例如,“四壁流丹”与“千崖滴翠”的对仗,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宇宙起源的探索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丹:象征美丽的事物。
  • 滴翠: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繁荣。
  • 虎头:象征难以捉摸的自然之美。
  • 雾湿烟鬟:象征柔美与朦胧。
  • 天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鸿蒙:象征宇宙的混沌与神秘。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内容,也深化了诗的主题,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山奇秀”和“北山媚”分别形容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的情感
    • C. 宇宙的起源
  2. “虎头唤起偏难绘”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自然之美的易描绘
    • B. 自然之美的复杂性
    • C. 诗人的无能为力
  3. “雾湿烟鬟,寒侵薄袂”中,诗人用什么手法描绘环境?

    • A. 明喻
    • B. 拟人
    • C. 形象描绘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侧重于对山的崇敬与对人生的反思。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风格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词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