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荔子十绝》

时间: 2025-01-19 21:56:44

传得上林种,曾于艮岳栽。

吾君无嗜好,不贡一株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传得上林种,曾于艮岳栽。吾君无嗜好,不贡一株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说的是,荔枝的种子传说是上林苑所种,曾经在艮岳(岳庙)栽种过。可是我的君主并没有这方面的嗜好,因此没有向我赠送一株来。

注释:

  • 上林:指上林苑,古代帝王的园林,专门用于种植珍稀植物和供游乐之用。
  • 艮岳:艮岳是指艮山,古代地名,可能与荔枝的栽种相关。
  • 吾君:指诗人所侍奉的君主。
  • 嗜好:指喜好、爱好。
  • :指进献或赠送。

典故解析:

上林苑是汉代的一处皇家园林,历史上以其珍稀的植物而著称。艮岳作为诗中提到的地点,可能是指与荔枝栽培有关的地方,反映了当时对荔枝的珍视和对园艺的重视。诗中提到的“贡”字,暗示了诗人对君主的期望和对珍稀植物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明,号阮亭,宋代诗人。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风格潇洒而清新。刘克庄在政治上也曾有所建树,但因时局动荡,其作品常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诗人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以及对君主冷漠态度的不满。

诗歌鉴赏:

《采荔子十绝》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荔枝的珍视与对君主冷淡态度的失望。诗中提到的“上林种”,不仅反映了荔枝的珍贵,亦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随之而来的“吾君无嗜好”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表明虽然美好的事物存在,但却无法得到重视和珍惜。诗人以荔枝为喻,实际上是在对君主的施政态度进行批评,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优秀事物的漠视。

整首诗情感深厚,言简意赅,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关切。同时,诗中的意象清晰,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传得上林种:指出荔枝的来源,强调其珍稀与美好。
  • 曾于艮岳栽:提及艮岳的种植历史,进一步加强荔枝的特殊地位。
  • 吾君无嗜好:直接表现出对君主态度的失望,暗示统治者对文化与美好事物的冷漠。
  • 不贡一株来:表达出诗人对未能获得荔枝的遗憾与不满,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前后对应,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荔枝作为象征,隐喻了珍贵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反讽:通过对君主冷漠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荔枝的传说与种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现实的失望,展现了对国家和君主的深切关怀。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水果的诗,更是对当时政治现状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荔枝:象征着美好与珍贵,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 上林苑:古代园林的象征,代表着文化与艺术的殿堂。
  • 艮岳:作为历史地理的象征,显示出传统文化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传得上林种”一句中提到的“上林”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处古代园林 C. 一位君主

  2. 诗中“吾君无嗜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君主的赞美 B. 对君主的失望 C. 对生活的满足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对荔枝的赞美 B. 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C. 对君主的忠诚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江南春》——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之美,但更注重个体情感的抒发。
  • 杜甫《江南春》:关注社会现实与百姓生活,反映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

这些诗作在表达情感与描绘意象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