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白话文翻译
在花前月下的短暂相遇,心中满是苦恼,恨不得能够从容相处。
更何况酒醒之后梦已断,花谢了月色也朦胧。
花虽不绝,月却无穷。两颗心是一样的。
此时我愿化作千丝杨柳,轻轻绊惹迎面的春风。
注释
- 花前月下:指在花丛和月光下,象征浪漫和美好的相聚时光。
- 苦恨:苦涩的仇恨,表达对相聚时光短暂的无奈。
- 酒醒梦断:指清醒后失去的美好梦境。
- 花谢月朦胧:花瓣凋谢,月色模糊,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杨柳千丝:形容杨柳垂柳的柔软,愿意化作这样的形象来牵引春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先(生卒年不详),字公权,号秋水,宋代词人,擅长写词,尤其以婉约派著称。他的词多以抒情为主,情感细腻,表现了对人生、爱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词写于张先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或许是他在某次与爱人相聚时的感慨,反映了他对短暂爱情的珍视与惋惜。诗写于春天,正是花开的季节,传达出浓厚的春意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是一首充满感伤情绪的词作,张先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短暂爱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开篇即以“花前月下暂相逢”引入,营造出浪漫而又令人心痛的氛围。接着“苦恨阻从容”一语,直白地表达出对相聚时光的苦恼与无奈,突显了爱情的脆弱和短暂。
随后,诗人提到“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不仅描绘了梦境的消逝,也暗喻了美好事物的易逝。这里,花和月成为了爱情的象征,二者的凋谢与朦胧,仿佛在映射着爱情的短暂和无奈。
最后两句“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则暗示了即使面对短暂的相聚,彼此的心仍然是相互契合的,展现了一种虽远隔却心心相印的情感。最后一句“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不仅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更是一种渴望:渴望能够化作那柔软的柳丝,随春风飘荡,轻轻缠绕在爱人的身边,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幻想。
整首词在意境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既有对美好爱情的珍惜,也有对短暂相聚的无奈,体现了张先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前月下暂相逢:描绘出一个浪漫的场景,暗示着短暂的相聚。
- 苦恨阻从容:表达出时间的无情与相聚的不易。
-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更进一步,描绘出清醒后的失落与现实的残酷。
- 花不尽,月无穷:虽然美好事物会消逝,但情感是持久的。
- 两心同:强调两人的心意相通。
-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花和月,突显其美好与短暂。
- 拟人:赋予花和月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花不尽,月无穷”形成对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短暂爱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惋惜,展现了在美好时刻中,内心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 月:象征悠长的思念与梦想。
- 杨柳:代表柔情与牵挂,能够随风摇曳,表达对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酒醒梦断”意指什么?
A. 酒醉后醒来
B. 美好梦境的结束
C. 失去的爱情
D. 花开的结束 -
填空题:诗中“花不尽,月无穷”表达了对__的理解。
-
判断题:该诗主要表达对短暂相聚的欣喜和期待。
对 / 错
答案
- B
- 爱情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鹊桥仙》
诗词对比
对比张先的《诉衷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考,但张先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惋惜,而李清照则在爱情中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人的丰富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