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初发呈张功父又和六首》
时间: 2024-12-29 19:0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犀初发呈张功父又和六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诗人家在木犀林,万顷湖光一径深。
夹路两行森翠盖,西风半夜散麸金。
邀宾把酒香浮玉,擘水庖霜脍落砧。
掇取仙山入京洛,不妨冷眼看升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木犀林中的美好景象,湖面广阔而深邃。林间小路两旁绿树成荫,夜里西风吹来,散落着金色的花瓣。诗人邀请朋友一起饮酒,香气如玉般飘散,水边的厨房里,霜冷的鲜肉在砧板上切割。诗人仿佛将仙山的美景带入京城洛阳,然而,也不妨冷眼旁观世间的兴衰变化。
注释
- 木犀:一种植物,花香浓郁,常用于描写秋天的气息。
- 万顷:形容水面广阔,像万顷的禾田一样。
- 麸金:比喻金色的花瓣,似散落的金粉。
- 浮玉:形容酒的香气如玉般清香。
- 擘水庖霜脍:形容在水边的厨房里,霜冷的肉被切割。
典故解析:
- “仙山”:典指道教所说的神仙居住之地,象征理想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咏叹生活,尤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邀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世事的淡然。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通过“木犀林”和“万顷湖光”的描写,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美好。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气氛和诗人与友人共酌的情景,酒香四溢,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享受。最后两句则带有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起伏的冷眼旁观,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前半部分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饮酒场景引入,后半部分则由具体的生活场景转向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香浮玉”、“霜脍”、“升沉”等,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人家在木犀林,万顷湖光一径深。
描绘了诗人家中的自然环境,木犀的香气与湖面的辽阔相映成辉,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夹路两行森翠盖,西风半夜散麸金。
描述了路两旁青翠的树木,西风在夜里吹动,散落的花瓣如金粉般闪耀,增添了诗的动感。 -
邀宾把酒香浮玉,擘水庖霜脍落砧。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邀请,酒香如玉般清新,水边的厨房里,霜冷的肉在砧板上被切割,渗透着生活的细腻。 -
掇取仙山入京洛,不妨冷眼看升沉。
最后转向思考,仿佛将理想的仙境带入现实,冷眼观察世事的变迁,表现出一种人生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浮玉”比喻酒的香气。
- 对仗:如“夹路两行森翠盖”与“西风半夜散麸金”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变化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犀:象征秋天、芬芳,代表自然的纯美。
- 湖光:象征广阔与宁静,反映内心的平和。
- 西风: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来变化。
- 霜脍:象征生活的冷静与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木犀”是什么植物?
- A. 一种果树
- B. 一种香花植物
- C. 一种草本植物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酒的香气?
- A. 玉
- B. 花
- C. 风
-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自然的描写
- B. 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 C. 对友情的珍惜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对比,杨万里的诗更偏向于描绘宁静的自然与生活,而李白的诗则充满了豪情与历史的沉思。两者在情感表达与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词典》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