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饭罢登山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树远通莺响,花晴带雨痕。
登山偶回首,隔水见前村。
澹往孤无伴,清归笑不言。
还家更迟著,松菊未应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饭后登山的情景。远处的树林中传来莺鸟的鸣叫,阳光下的花朵上还留有雨水的痕迹。登山时,我偶尔回头,看到隔着水面的小村庄。虽然我独自前行,没有伴侣,但我心情清淡,微微一笑不语。回家的路上,我赶时间却又显得迟缓,山中的松树和菊花似乎还未盛开。
注释:
- 树远:远处的树林。
- 通莺响:传来莺鸟的叫声。
- 花晴带雨痕:花朵在阳光照耀下,仍带有雨水的痕迹。
- 澹往:心情淡泊,宁静地走去。
- 清归:心情清爽,归家途中。
- 松菊未应存:山中松树和菊花尚未生长或开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深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生活不易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登山行吟,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在纷扰的世事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饭罢登山》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展示了杨万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山林的声音和花朵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莺鸟的鸣叫与雨水的痕迹相结合,塑造了一个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环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偶然回头,看见隔水相望的村庄,表现了他内心的淡然与独处的自处。虽然独自一人,但他并不感到孤单,反而在这清幽的环境中,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快乐。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归家的思考,虽然回家的路上显得缓慢,但心中对松菊的期待又为这次旅程增添了几分趣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表现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远通莺响:远处的树林传来莺鸟的鸣叫,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 花晴带雨痕: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花朵上仍留有雨水的痕迹,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
- 登山偶回首:在攀登的过程中,诗人不由自主地回首,体现了对过去和身边事物的留恋。
- 隔水见前村:隔着水面看到了前面的村庄,寓意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距离。
- 澹往孤无伴:心境淡泊,虽然独自一人,但并不感到孤单。
- 清归笑不言:归途轻松自在,心中默默欢笑。
- 还家更迟著:虽然回家的路上显得慢,但心中却有一份从容。
- 松菊未应存:期待松树和菊花的绽放,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莺响”表现自然界的生动与灵性。
- 对仗:上下句中词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着生命力与坚韧。
- 莺:象征着春天与生机,带来活力与希望。
- 花:象征着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山:象征着高远与宁静,代表着精神的追求。
- 村:象征着归属感与人情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树远通莺响”中的“莺”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花
c) 一种树
答案:a -
诗人独自登山的心情是怎样的? a) 孤独
b) 淡泊
c) 忧伤
答案:b -
“澹往孤无伴”的意思是? a) 回家有伴
b) 平静地走,独自一人
c) 赶着回家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杨万里诗中轻松淡泊的心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