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时间: 2025-01-17 10:05: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先人手种一川松,
为栋为杗似未中。
只合茅斋听驱使,
为公六月唤秋风。
欲和新诗且捻髯,
岸巾百匝绕前檐。
茅斋或恐清阴薄,
更遣苍官去一添。
白话文翻译:
我的先人亲手种下这一片松树,
它们似乎还没有长成栋梁或柱子的样子。
这松树只适合我在茅草屋中听风吟唱,
在炎热的六月里为你唤来秋风。
我想写一首新诗,边捻着胡子边想,
岸边的巾帕缠绕在前檐上。
茅草屋中或许因为阴凉太少而显得薄弱,
不妨再请来苍翠的松树来增添一抹绿意。
注释:
- 一川松:一片松树林。
- 栋、杗:指房屋的主要结构,栋为横梁,杗为竖柱。
- 茅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小屋。
- 苍官:指苍翠的松树。
- 唤秋风:用秋风来形容凉爽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郎,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隐居于鄱阳湖畔的时期。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的闲适与宁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表达了他对松树的感情,以及在茅草屋中享受生活的闲适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闲适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自然中生活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松树的深厚感情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诗人描摹了种下的松树尚未长成栋梁的状态,隐喻着成长和希望,似乎在暗示理想的追求需要时间的沉淀。接下来的几句则表现了诗人在茅草屋中享受闲适生活的状态,强调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乐趣。
诗中通过“唤秋风”将夏天的热气与秋天的凉爽对比,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对环境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茅斋生活的自省与期盼,渴望在简陋的环境中增添一些自然的气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人手种一川松”:描绘了松树的种植背景,表现出作者对先人的敬重。
- “为栋为杗似未中”:暗示松树尚未成材,反映出成长的过程和希望。
- “只合茅斋听驱使”:表达在茅屋中与自然对话的闲适心态。
- “为公六月唤秋风”:表现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渴望清凉的秋风。
- “欲和新诗且捻髯”:表现出诗人思考创作的状态,捻髯是一种放松的姿态。
- “岸巾百匝绕前檐”:描绘生活场景,增添了自然的生动气息。
- “茅斋或恐清阴薄”:自省茅屋的阴凉不足,表现出对环境的关注。
- “更遣苍官去一添”:希望再增添一些松树,以改善生活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比作栋梁,暗示希望和成长。
- 拟人:将自然的变化赋予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栋”与“杗”,“驱使”与“唤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闲适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寓意生生不息。
- 茅斋:象征简朴与宁静,展现隐士生活的追求。
- 秋风:象征凉爽与变化,体现自然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白
C. 杨万里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苍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苍翠的松树
C. 某种官职
D. 诗人 -
诗人在茅斋中想做什么?
A. 写书
B. 写诗
C. 画画
D. 种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但更侧重于山水的意境与内心的宁静。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则结合了对湖光山色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视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