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湖口县上下石锺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

时间: 2025-01-17 10:06:58

上锺山,下锺山,两锺甬大何处悬。

沧波作杵天作虡,悬在江湖都会间。

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於此。

更著鄱阳与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锺可是难当抵。

上锺打得到骨髓,下锺打穿胸腹底。

世无坡老辨古器,谁知出自周与魏。

老夫不能认款识,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月明正无滓。

意思解释

过湖口县上下石锺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上锺山,下锺山,两锺甬大何处悬。
沧波作杵天作虡,悬在江湖都会间。
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於此。
更著鄱阳与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锺可是难当抵。
上锺打得到骨髓,下锺打穿胸腹底。
世无坡老辨古器,谁知出自周与魏。
老夫不能认款识,愿闻大声开病耳,
今夜月明正无滓。

白话文翻译:

上下两座锺山,悬挂在何处呢?
波涛翻滚如杵,天空如篓,
它们悬在江湖之间。
蜀江西流一万里,章江南来汇集于此。
更有鄱阳湖与彭蠡湖,
四水混同汇成一体。
无论万岁千秋的撞击也无法停息,
这两座锺山又怎能承受得住?
上锺山的声响触及骨髓,下锺山的声响穿透胸腹。
世上再无东坡老人的鉴别,
谁能知晓这是出自周、魏之器?
我老了,不能辨认款式,
愿闻那声响,来治我耳聋,
今夜月明,清澈无尘。

注释:

  • 上锺山、下锺山:指的是湖口县的两座山。
  • 沧波作杵:形容波涛翻滚,如同杵击水声。
  • 蜀江西来:蜀江指的是蜀地的江河,流来一万里。
  • 鄱阳、彭蠡:指鄱阳湖和彭蠡湖,都是著名的水域。
  • 坡老:指苏轼,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
  • 古器:古代的器物。
  • 病耳:耳聋,聆听不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游历湖口县上下锺山时,诗人以山水为背景,表达对自然的感受和对古代文化的思索。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湖口县上下石锺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上下锺山的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开篇即以两座山为引,展现出它们的雄伟与神秘,接着通过水的奔流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诗中“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于此”,让人感受到水流的源远流长,仿佛在讲述着历史的故事。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文化遗产的感慨,提到“世无坡老辨古器”,可见诗人对古代文化的珍视与惋惜。他在此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自身在面对古代文化时的无奈与敬仰。最后一句“今夜月明正无滓”则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意境,似乎在暗示着即使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中,依旧可以找到一份清明与安宁。

整首诗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又有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示了杨万里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锺山,下锺山:开篇直接点名两座山,暗示诗人游历的地点。
  2. 沧波作杵天作虡:水波如杵,天空如篓,形象生动。
  3. 蜀江西来一万里:强调水流的源远流长。
  4. 章江南来会于此:汇聚的意象,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交汇。
  5. 万岁千秋撞不止: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延续。
  6. 两锺可是难当抵:质疑这两座锺山的承受能力。
  7. 上锺打得到骨髓:形容声响的震撼。
  8. 世无坡老辨古器:表达对文化的怀念与无奈。
  9. 愿闻大声开病耳:渴望能听见清晰的声音。
  10. 今夜月明正无滓:最后的宁静与清澈,结束全诗。

修辞手法:

  • 比喻: “沧波作杵”,将自然现象形象化。
  • 对仗: “上锺打得到骨髓,下锺打穿胸腹底”,体现工整之美。
  • 排比: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锺可是难当抵”,增强语气的力量。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同时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慨,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 锺山: 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 水流: 表示时间与历史的流逝,文化的交融。
  • 月明: 象征着宁静与清澈,反映内心的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锺山和下锺山分别指哪个地方?

    • A. 湖口县
    • B. 鄱阳湖
    • C. 彭蠡湖
  2. “蜀江西来一万里”中的“蜀江”指的是哪里?

    • A. 长江
    • B. 四川的江河
    • C. 章江
  3. 诗中提到的“坡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过湖口县上下石锺山》与王维的《终南山》,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情感,但王维的作品更注重内心宁静的追求,而杨万里则更强调历史与文化的思索。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