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四 春霁》

时间: 2025-01-06 17:31:07

昨夜冥冥,开窗霁色帘栊晓。

海棠绽了。

过雨红偏好。

横笛高楼,几许人嚬笑。

莺声老。

落英多少。

何处寻芳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春霁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昨夜冥冥,开窗霁色帘栊晓。海棠绽了。过雨红偏好。横笛高楼,几许人嚬笑。莺声老。落英多少。何处寻芳草。

白话文翻译:

昨夜的雨悄然无声,今晨打开窗帘,清新的晨光透入室内。海棠花开得正艳,经历了雨的洗礼后更加娇嫩。高楼上的人们在吹着横笛,几人欢笑嚬眉,似乎在饮酒作乐。黄莺的鸣叫已经显得疲惫,落下的花瓣有多少呢?我该往哪里去寻觅那芳草呢?

注释:

  • 冥冥:形容夜色昏暗,模糊不清。
  • 霁色:指雨后天晴时的清新气候。
  • 帘栊:帘子的框架,窗户的意思。
  • 海棠:一种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横笛: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宴会或闲暇时的演奏。
  • 莺声老:黄莺的声音听起来已经显得疲倦,象征春天的结束。
  • 落英:指落下的花瓣,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清标,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词风和清新的意境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正值海棠花盛开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春霁》是一首描写春天雨后美丽景象的词作。诗人在夜雨之后,清晨打开窗帘,迎接清新的气息,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通过“昨夜冥冥”与“霁色”对比,展现出雨夜的沉寂与雨后明媚的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天气变换的细腻观察。

“海棠绽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海棠花的娇艳让人心生欢喜。而“过雨红偏好”则暗示了经历雨水的洗礼后,花儿更加鲜艳动人,赋予了花朵以生机和活力。

在高楼上的人们中,诗人捕捉到了几许欢笑与悠扬的笛声,这不仅是对春天的欢庆,也是对生活的享受。然而,随着“莺声老”一句的出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悄然浮现,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最后一句“何处寻芳草”,更是将诗人的思绪引向了对未来的探索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及其短暂,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是一首极具画面感和哲理性的词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夜冥冥”:描绘夜晚的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开窗霁色帘栊晓”:表达清晨窗外明亮的景象,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海棠绽了”:直接描绘春天的美丽花景,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 “过雨红偏好”:强调经历雨水后,花朵更加鲜艳动人,象征生命的力量。
    • “横笛高楼,几许人嚬笑”:描写人们在高楼上欢庆的场景,传递出春天的生机。
    • “莺声老”:通过鸟声的变化,暗示春天的结束,流露出对时光的感慨。
    • “落英多少”: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
    • “何处寻芳草”:诗人对未来的探索与追寻,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花比作春天的象征,传递出生命的美好。
    • 拟人:通过“莺声老”表现出鸟声的疲惫,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词句中采用工整的对仗,增加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歌围绕春天的美丽与短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海棠:象征春天的美好与新生,代表着生命的活力。
  • 横笛: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体现了闲适的春日情景。
  • 莺声:不仅是春天的声音,也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落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提醒诗人珍惜眼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棠绽了”是指什么?

    • A. 海棠花开
    • B. 海棠花谢
    • C. 海棠花枯
    • D. 海棠花凋
  2. “何处寻芳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迷茫
    • B. 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 C. 对生活的满足
    • D. 对时光的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横笛高楼”指的是?

    • A. 高楼上的人们在玩乐
    • B. 高楼的建筑风格
    • C. 高楼的景象
    • D. 高楼的历史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诗作,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宁静,意境相近。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点绛唇·春霁》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庐山谣》则渲染了壮观的自然景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精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