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四 遣夏东除庵
作者: 曹尔堪
莲褪红衣,回塘雨盖藏鸂鶒。
柳丝嫌直,故倩莺来织。
蒲戟青稠,点缀清溪色。
方池黑,细鱼吞墨,道士鹅难得。
白话文翻译:
夏天过去了,荷花的红衣已褪去,回塘的细雨遮盖了藏在水中的鸳鸯。柳条因不喜欢笔直的样子,所以请黄莺来为它编织。水边的蒲草密密麻麻,点缀着清澈溪水的颜色。方形的池塘显得黑沉沉的,细小的鱼在水中吞噬着墨色,而道士的白鹅却难以找到。
注释:
- 莲褪红衣:莲花的花瓣已逐渐凋落。
- 鸳鸯:指水中的一种鸟,常与爱情相联。
- 柳丝嫌直:柳树的枝条不喜欢笔直的样子,表现出一种柔软的特性。
- 倩莺:可爱的黄莺。
- 蒲戟:指蒲草,生长于水边,青色而茂盛。
- 方池黑:池塘的水显得很深而黑。
- 细鱼吞墨:小鱼在水中游动,像在吞食墨汁一般。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鸳鸯”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而“倩莺”则体现了自然中的生机与活力。在中国文化中,柳树常与柔美、女子相联系,暗示了轻盈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尔堪,清代诗人,以擅长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夏末秋初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 其四 遣夏东除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末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触。首句“莲褪红衣”便勾勒出夏季的结束,荷花的凋谢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在此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惆怅。随后的描写通过回塘的雨、柳丝的柔软、蒲戟的青稠等,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
诗中对细节的描绘,像“细鱼吞墨”描绘了池塘深邃而神秘的景象,仿佛在表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存在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既有对夏天的留恋,也有对秋天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莲褪红衣:描绘了荷花的凋零,暗示着夏天的结束。
- 回塘雨盖藏鸂鶒:细雨中,鸳鸯躲藏在水中,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 柳丝嫌直,故倩莺来织:柳条柔软而婉约,呼唤黄莺来为其编织,展现生命的灵动。
- 蒲戟青稠,点缀清溪色:蒲草的茂密与溪水的清澈形成对比,象征着生命的多彩。
- 方池黑,细鱼吞墨:池水深沉,细小的鱼儿在水中游弋,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画面。
- 道士鹅难得:道士的白鹅难以寻觅,暗示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的凋零比作“褪红衣”,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变迁。
- 拟人:柳条“嫌直”,赋予了自然界以人的情感,增强了亲切感。
- 对仗:如“蒲戟青稠,点缀清溪色”,形成了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赞美,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生命的思索。
意象分析:
- 莲花:象征着美丽与纯洁,也代表了夏天的生机。
- 柳丝:柔软而有韧性,象征着女性的柔情。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蒲草:在水边生长,象征着生命的繁茂。
- 细鱼:象征着灵动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莲褪红衣”中“褪”字的意思是: A. 增加
B. 褪去
C. 保持
D. 换上 -
诗中提到的“倩莺”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鱼
D. 一种树 -
“方池黑”形容的是: A. 池水深沉
B. 池水清澈
C. 池水泛滥
D. 池水温暖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曹尔堪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景象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李白的作品常带有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而曹尔堪则更偏向细腻与柔和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大观》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点绛唇 其四 遣夏东除庵》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