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二 梦馀
作者: 王士禄 〔清代〕
蹴踏闲愁,先生被却拘墟也。
梦馀醒暇。叉手槐凉下。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
归去者。炊成潇洒。
莫道黄梁哑。
白话文翻译
在闲愁中踱步,您却被束缚在这荒凉的地方。
梦醒时分,手叉在槐树下,感受着凉爽的气息。
树旁的驴子,仿佛让我想起邯郸的乡野。
归去的人啊,炊烟袅袅,似乎一切都显得潇洒自在。
不要说那黄梁美梦是虚幻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蹴踏闲愁:闲步踱行,心中愁苦。
- 拘墟:被困于荒凉之地。
- 梦馀:梦醒之后的状态。
- 叉手:双手交叉,表示放松或休息。
- 槐凉:槐树下的凉爽。
- 邯郸野:指邯郸地区的乡野,寓意自然和田园风光。
- 炊成潇洒:炊烟升起,生活悠闲自在。
- 黄梁:传说中美好的梦,常指虚幻的理想。
典故解析:
- 黄梁美梦:出自《庄子》,比喻美好的幻想或虚幻的理想,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禄,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王士禄对人生感悟深刻的时期,诗中充满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其二 梦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困顿的感慨。开篇“蹴踏闲愁”便直指心中忧虑,带着一丝无奈与沉思,诗人似乎在探索如何从这些愁苦中解脱出来。接下来描写梦醒后的宁静时刻,手叉于槐树下,既有放松的姿态,也暗含对生活的思考,仿佛在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仍需寻找那份内心的安宁与清凉。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通过驴子这一平凡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引向对自然乡野的向往,邯郸的乡村风光成为他心灵寄托的象征。而“归去者”的描绘,则是对归属感和生活理想的追求,炊烟袅袅,生活的美好似乎在此刻得以体现。
最后一句“莫道黄梁哑”则是对虚幻与现实的反思,提醒读者不要轻言理想的破灭,生活的本质在于对美好追求的坚持与努力。这首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及其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蹴踏闲愁,先生被却拘墟也:诗人闲步于愁苦之中,似乎被困在荒凉的环境。
- 梦馀醒暇。叉手槐凉下:梦醒后,诗人放松身心,享受槐树下的清凉。
-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树旁的驴子引发了诗人对邯郸乡野的怀念。
- 归去者。炊成潇洒:归去的人,生活中有着自在的烟火气。
- 莫道黄梁哑:不要轻易看待理想的破灭,仍应追求心中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驴子与邯郸乡野相联系,引发对乡村生活的遐想。
- 拟人: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情感,增强诗的亲切感。
- 对仗:通过对称的句式增强诗的节奏感及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虚幻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闲愁:代表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 槐凉:象征自然的宁静与舒适。
- 驴儿:乡村生活的象征,传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黄梁:美好的理想与虚幻的代名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蹴踏闲愁”中的“闲愁”意指什么?
- A. 快乐的心情
- B. 无法释放的忧虑
- C. 忙碌的工作
- D. 对未来的憧憬
-
“树畔驴儿,有似邯郸野”中的“邯郸野”象征着?
- A. 乡村的宁静
- B. 繁华的城市
- C. 过去的记忆
- D. 未来的希望
-
“莫道黄梁哑”这句的含义是什么?
- A. 不要追求美好
- B. 不要轻言理想的破灭
- C. 理想是虚幻的
- D. 生活是无趣的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士禄的《点绛唇 其二 梦馀》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士禄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加狂放洒脱,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士禄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