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舟行秋望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原文展示
历乱烟村,推篷爱煞晴秋爽。
柴门栗橡,风定谁敲响。
野鸭濛濛,懒漫勤依桨。
鱼蛮莽,惊飞两两,触损玻璃样。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村庄中,推开船篷,真爱这清爽的秋天。
柴门旁的栗树和橡树,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谁在敲打那扇门呢?
野鸭在水面上懒散地游荡,轻轻依靠着桨。
鱼儿在水草间游动,惊飞了两只鸭子,宛如撞碎了玻璃一般。
注释
字词注释:
- 历乱: 形容烟雾缭绕、景象纷乱。
- 推篷: 指打开船篷,露出外面的景象。
- 煞: 形容非常、极其。
- 栗橡: 指栗子树和橡树。
- 濛濛: 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水面上的朦胧。
- 鱼蛮莽: 指水中鱼群在水草间游动的情景。
- 触损: 撞击或碰撞,形容鸭子飞起时的情景。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秋季的喜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50-1712),字梦阮,号洹洲,江苏人,清代诗人,以词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秋季,正值丰收的季节,诗人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喜悦与宁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安定和祥和的氛围。
诗歌鉴赏
《点绛唇 舟行秋望》是一首描绘秋天水乡风光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清新与宁静。诗的开头提到“历乱烟村”,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烟雾缭绕的村庄似乎让人感到一丝神秘与宁静。随即,诗人推开船篷,看到秋天的美好,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
接下来的“柴门栗橡,风定谁敲响”,展示了秋天的宁静,柴门旁的栗树和橡树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生动。这里的“谁敲响”似乎传达出一种思考,是否在这样的静谧中,生活的某种声音也被掩盖了?
最后,诗人描绘了野鸭与鱼儿的情景,野鸭懒散地依靠着桨,鱼儿在水中游动,生动描绘了水乡的恬静。诗的结尾以“触损玻璃样”形容鸭子惊飞的情景,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总的来说,该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一幅秋天水乡的宁静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历乱烟村: 描绘出一幅朦胧的景象,令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 推篷爱煞晴秋爽: 表达诗人对秋日晴朗天气的喜爱。
- 柴门栗橡: 描述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田园气息。
- 风定谁敲响: 反映一种静谧,增添了思考的深度。
- 野鸭濛濛: 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生灵的懒散与安宁。
- 惊飞两两,触损玻璃样: 形象化的描绘出鸭子受惊的情景,赋予自然以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 “触损玻璃样”将鸭子的惊飞与玻璃碎裂相类比,增加了形象性。
- 拟人: 通过“懒漫勤依桨”的描写,赋予了野鸭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词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闲适与和谐,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温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村: 代表田园生活的宁静与朦胧。
- 栗橡: 象征着秋天的丰收与自然的富饶。
- 野鸭: 代表自然生灵的悠闲和自由。
- 玻璃: 通过比喻传达出鸭子惊飞时的动感与冲击。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还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和哲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人推篷的目的是为了: A. 观看风景
B. 寻找食物
C. 遇见朋友
D. 休息 -
诗中“触损玻璃样”是用来形容什么?
答案:
- C
- A
- 形容鸭子惊飞时的情景,生动形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陈维崧与李清照在描绘秋天自然景色时的不同风格,李清照的词多了几分柔情,而陈维崧则更加轻快和生动。两者皆通过自然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点绛唇 舟行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