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作者: 王庭筠 〔宋代〕
原文展示:
春入西园,数重花外红楼起。
倚阑金翠。人在非烟里。
风月佳时,蓬岛开平地。
笙歌沸。画桥灯市。一夜惊桃李。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了西园,几重花丛之中,红楼在绽放。
倚靠在栏杆上,金色的翠绿映入眼帘。
人们在朦胧的烟雾中游玩。
在这美好的风月时节,蓬莱的仙岛就像平地一样显现。
笙歌声四起,画桥上的灯市热闹非凡。
一夜之间,桃花李花都惊艳绽放。
注释:
- 春入西园:春天的气息进入西园,西园是指西边的园林,常用作春天游玩的地方。
- 数重花外:花丛重叠,生动描绘了春日花开的情景。
- 倚阑金翠:倚靠在栏杆上,金光闪闪的翠绿景象,形容美丽的景色。
- 人在非烟里:人们在朦胧的烟雾中,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蓬岛开平地:形容如同神话中的蓬莱仙岛,突然在眼前出现,象征着美好与梦幻。
- 笙歌沸:笙声与歌声交织,形容热闹的场景。
- 画桥灯市:画桥上灯光闪烁,热闹的市集,展现出繁华的夜景。
- 一夜惊桃李:暗指一夜之间,桃花和李花都被惊动般地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庭筠,字季凌,号白云居士,南宋时期著名词人。王庭筠的词作以清新、婉约著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点绛唇》创作于春天,诗人在西园游玩,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清新、明朗的气息。开篇以“春入西园”引入,立刻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西园中花开如海,红楼掩映其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倚阑金翠”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美妙,栏杆上金色的光辉与翠绿的自然交相辉映,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人在非烟里”则通过“非烟”一词,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柔和与温馨。接下来的“风月佳时”,让人联想到春风与明月的美好时光,诗人想象着蓬莱仙岛一般的美好境界,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几句描绘热闹的夜市,“笙歌沸”与“画桥灯市”分别呈现出音乐和灯光的交织,表现出春夜的热闹与欢愉。“一夜惊桃李”则在结尾处以桃李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勃发,给整首词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入西园,数重花外红楼起。
描绘春天的到来和花开的繁盛,表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倚阑金翠。人在非烟里。
表现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沉醉,描绘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风月佳时,蓬岛开平地。
通过“蓬岛”暗喻理想中的美好生活,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笙歌沸。画桥灯市。一夜惊桃李。
热闹的夜市与春花齐放,体现出春天的欢快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蓬岛开平地”,将理想化的美好境界与现实生活相连。
- 对仗:如“笙歌沸”、“画桥灯市”,增强了词的韵律感和美感。
- 意象:通过春天、花朵、灯市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 花:代表美好与生命的繁荣。
- 西园:隐喻静谧与自然的和谐。
- 笙歌:表示欢快的气氛与人际交往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 A. 夏天
- B. 秋天
- C. 春天
- D. 冬天
-
“人在非烟里”这句诗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繁忙
- B. 朦胧的美感
- C. 烦躁
- D. 悲伤
-
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哪个意象得以体现?
- A. 繁华的灯市
- B. 蓬岛
- C. 桃李
- D. 西园
答案:
- C. 春天
- B. 朦胧的美感
- B. 蓬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庭筠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描绘了春天的美好,王庭筠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思绪。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庭筠生平与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