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时间: 2025-01-04 08:50:45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色彩冷酷得像刀,一阵阵酸涩的风卷起怒涛。
年轻的客人们在三河并马,粗犷豪放,在皂栎树林中醉酒射雕。
残酒之中我想起荆轲的壮志,燕赵的悲歌至今未曾消逝。
我回忆起昨日寒冷的车声在易水边,今天,我慷慨地再次经过豫让桥。

注释:

  • 并刀:形容秋天的颜色冷酷如刀。
  • 酸风:形容秋风的寒冷和刺骨。
  • 怒涛:比喻风浪大的水面,暗示内心的激荡。
  • 三河:指的是三条河流,这里可理解为年轻的旅者们聚集的地方。
  • 皂栎林:一种树木,营造出豪放之气。
  • 残酒:指喝酒剩下的酒,象征着回忆和惆怅。
  • 荆高:指荆轲,战国时期的刺客,以其壮烈的事迹著称。
  • 燕赵悲歌:指燕赵地区的悲歌,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
  • 易水:古代著名的地名,荆轲刺秦王前在此地告别。
  • 豫让桥:象征忠诚与义气的桥,提及豫让的故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公元1626年-约1700年),字子云,号秋崖,清代诗人、词人,代表性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豪放而又细腻,常表现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处于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怀念,同时也映射出个人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的冷酷和内心的激荡,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忠诚义气的赞美。诗的开头描绘了秋色的冷酷,"一派酸风卷怒涛"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诗人通过对年轻客人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豪放与洒脱,形成了与冷酷秋色的鲜明对比。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过往的怀念。荆轲刺秦的壮丽与燕赵的悲歌,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义气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豪情与坚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值得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色冷并刀:秋天的冷酷如刀,表现出自然环境的严酷与诗人的孤寂。
  2. 一派酸风卷怒涛:形容秋风刺骨,情感上暗含内心的波动。
  3. 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描绘年轻人豪放的气质,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借用历史人物回忆过去,表现对忠义精神的追忆。
  5.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通过回忆易水边的车声,表达对过去的留恋与对未来的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色比作刀,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象征:豫让桥和易水等地名象征着忠诚与历史的沉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酸风:暗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 皂栎林:代表豪放与自由的精神。
  • 易水:象征着英雄的壮志与悲壮的历史。
  • 豫让桥:代表忠诚与义气,寄托了对忠臣之志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色冷并刀”是形容什么?

    • A. 秋天的自然景象
    • B. 人的情感状态
    • C. 社会动荡
    • D. 历史的悲剧
  2. “残酒忆荆高”中的“荆高”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 B. 荆轲
    • C. 关羽
    • D. 项羽
  3. 诗中提到的“豫让桥”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忠诚与义气
    • C. 自由
    • D. 友情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出塞》王昌龄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陈维崧的诗更加注重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过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清代诗词研究》
  • 《陈维崧研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