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日牡丹)》
时间: 2025-01-14 13:5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秋日牡丹)》
作者:赵长卿 〔宋代〕
花王有意,念三秋寂寞,凄凉天气。
木落烟深山雾冷,不比寻常风味。
勒驾闲来,柳蒲憔悴,无限惊心事。
仙容香艳,俨然春盛标致。
雅态出格天姿,风流酝藉,羞杀岩前桂。
寄语鞭蓉临水际,莫骋芳颜妖丽。
一朵凭栏,千花退避,恼得骚人醉。
等闲风雨,更休孱愁容易。
白话文翻译:
花王(牡丹)有意,想着三秋的寂寞,凄凉的天气。
树木凋落,烟雾弥漫,山中寒冷,不同于平常的风情。
闲来勒马,看到柳树和蒲草憔悴,心中无限感慨。
她的容颜芬芳艳丽,宛如春天的盛景。
优雅的姿态独特出众,风流倜傥,让人羞愧于岩前的桂花。
寄语那娇艳的花儿,在水边应当别具一番风味,
不要过于依赖那妖丽的面容。
一朵花在栏杆上,千朵花都要退避,让人心醉不已。
即使在风雨中,也不要轻易地去忧愁。
注释:
- 花王:指牡丹,因其花大而艳丽,常被称为花中之王。
- 三秋:秋天的三个季节,指秋天的寂静与孤独。
- 勒驾:勒马停下,表示出行的闲暇。
- 仙容香艳:形容女子的容貌如仙女般美丽,香气四溢。
- 寄语:指寄托的言语或期望。
- 千花退避:形容这朵花的美丽让其他花都显得黯然失色。
典故解析:
“花王”典出《诗经》,常用以形容牡丹之美。此诗通过描绘牡丹的美丽,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秋日寂寞的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长卿,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天,正值秋日渐凉的时节,诗人以牡丹为线索,表达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及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谒金门(秋日牡丹)》是一首充满秋日氛围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牡丹的美丽,展现了对秋天的感伤与对美的依恋。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细腻,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与热爱。开头几句,诗人通过“花王有意”引入牡丹,接着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带出一丝凄凉的情感。随着诗句的发展,牡丹的美丽被高度赞扬,诗人不仅仅是在描写花卉,更是在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几句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感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花王有意,念三秋寂寞,凄凉天气:开篇便点明了主题,牡丹在秋日的孤独中显得格外凄美。
- 木落烟深山雾冷,不比寻常风味:秋天的景象营造了诗的环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勒驾闲来,柳蒲憔悴,无限惊心事:诗人通过闲适的骑马体验,感受到自然的衰败与内心的惆怅。
- 仙容香艳,俨然春盛标致:对牡丹的赞美,强调了其美丽和非凡。
- 雅态出格天姿,风流酝藉,羞杀岩前桂:通过对比,突出牡丹的独特之美。
- 寄语鞭蓉临水际,莫骋芳颜妖丽:劝诫牡丹不要过于依赖自身的美丽。
- 一朵凭栏,千花退避,恼得骚人醉:描述美丽的牡丹让人心醉神迷。
- 等闲风雨,更休孱愁容易:即使面对风雨,也不应轻易烦恼,传达了对生活的从容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牡丹比作“花王”,形象生动。
- 拟人:给花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秋日寂寞情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美丽与富贵,代表了诗人对美的向往。
- 秋天: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营造了诗的情感基调。
- 柳与蒲:代表凋零、衰败,反衬牡丹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王”指的是哪种花? A. 玫瑰
B. 牡丹
C. 菊花
D. 兰花 -
诗中“莫骋芳颜妖丽”这句的意思是? A. 不要过于依赖美貌
B. 过于妖艳的花朵
C. 美貌是种负担
D. 美丽的花朵很可爱 -
诗中提到的“千花退避”是形容什么? A. 牡丹的美丽
B. 秋天的凋零
C. 风雨的侵袭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
- 《夜泊牛头》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夜泊牛头》:反映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怀,与此诗中的秋日孤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选读》
通过上述内容,相信读者对赵长卿的《谒金门(秋日牡丹)》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