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巳因和》

时间: 2024-12-29 20:10:55

子在人每憎,子亡憎者恻。

自吾失此友,但觉生意息。

犹解梦里来,岂子余此忆。

死生知有无,贤圣或未测。

浑作白日看,不记夜许黑。

尚怜紫弯姿,未举先折翼。

只惊玊雪容,冷面带古色。

梦泪觉犹湿,悲罢喜有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亡友黄世永梦中犹喜谈佛既觉感念不巳因和
—— 杨万里 〔宋代〕

白话文翻译:

我在世间的朋友,每每令人厌憎,而死去的朋友却令人怜悯。自从失去了这个朋友,才觉生命的气息似乎停息了。梦中他依旧来访,难道我对此没有一丝回忆?生死之间,知其有无,贤者和圣人也可能未能明了。白天仿佛在看着这一切,却不记得夜里的黑暗。我仍怜惜那紫色的弯曲姿态,尚未展翅便已折断翅膀。只惊叹于那如玉般洁白的容颜,冷酷的面容却带着古老的气息。梦中泪水依然湿润,悲伤已止,喜悦却又有所收获。

注释:

  • :这里指的是朋友。
  • :厌恨。
  • :怜悯。
  • 生意息:生命的气息停息。
  • 梦里来:在梦中来访。
  • 贤圣:贤人和圣人。
  • 白日:白天。
  • 紫弯姿:形容朋友的身姿。
  • 玊雪容:比喻朋友的容貌洁白如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哲理见解著称,常在生活的细节中探讨人生的真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杨万里失去好友黄世永之后,通过梦境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感慨,展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梦境描绘出对亡友的思念之情,情感深邃而细腻。开篇即直面“憎”与“恻”的对立,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死的复杂情感。失去朋友,使得生的意义仿佛在一瞬间消失,杨万里通过梦境的回忆,表达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死的沉思。

诗中提到的“白日”和“夜许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梦与现实的交织,白天的理智与夜晚的情感在此刻相互碰撞。特别是“紫弯姿”和“玊雪容”,借助美丽的意象传达出对亡友的深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梦中的泪水既是悲伤的流露,也是一种反思与感悟,最后以“喜有得”结尾,似乎在提醒我们,尽管失去,但友情的回忆仍能带给人温暖与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在人每憎,子亡憎者恻:朋友活着时令人厌烦,死去后反而令人怜惜。
  2. 自吾失此友,但觉生意息:自从失去这个朋友,生命的气息似乎停止了。
  3. 犹解梦里来,岂子余此忆:梦中他依然来访,难道我对他没有一丝的回忆?
  4. 死生知有无,贤圣或未测:生死之间,能否知晓其存在或消亡,贤者和圣人可能也未必明了。
  5. 浑作白日看,不记夜许黑:白天仿佛在看着这一切,却不记得夜里的黑暗。
  6. 尚怜紫弯姿,未举先折翼:仍怜惜那紫色的弯曲姿态,尚未展翅便已折断翅膀。
  7. 只惊玊雪容,冷面带古色:只惊叹于那如玉般洁白的容颜,冷酷的面容却带着古老的气息。
  8. 梦泪觉犹湿,悲罢喜有得:梦中泪水依然湿润,悲伤已止,喜悦却又有所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玊雪容”比喻朋友的容貌,形象生动。
  • 对仗:如“死生知有无,贤圣或未测”,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让梦中的亡友似乎仍然在与自己对话,赋予梦境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亡友的追忆,探讨了生死之间的情感关系,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生命的反思。诗人用梦境作为媒介,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死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弯姿:象征友人曾经的风采与活力。
  • 玊雪容:象征友人纯洁无瑕的美好形象。
  • 梦泪:象征内心深处的懷念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子亡憎者恻”指的是: A. 朋友在世时令人厌憎
    B. 朋友死去后令人怜恻
    C. 朋友在世时令人喜爱
    D. 朋友死去后令人恐惧

  2. 诗中提到的“紫弯姿”象征: A. 朋友的美丽
    B. 朋友的能力
    C. 朋友的性格
    D. 朋友的财富

  3. 诗的中心思想是: A. 对生死的漠然
    B. 对友情的珍惜和思考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表达对逝去亲友的怀念时所采用的不同意象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杨万里诗文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