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

时间: 2025-01-17 08:44:33

司花手法我能知,说破当知未大奇。

乱剪素罗装一树,略将数朵蘸燕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二首
作者:杨万里

内容:
司花手法我能知,
说破当知未大奇。
乱剪素罗装一树,
略将数朵蘸燕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对花的栽培技巧非常熟悉,若把这些道理说出来,也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情。随意剪裁的白色罗裙装点着这棵树,略微将几朵花浸染在燕子的枝头。

注释:

  • 司花:指的是掌握花卉栽培技巧的人。
  • 素罗:一种白色的轻薄织物,这里用来比喻装饰花树的白色花朵。
  • :轻轻地沾染。
  • 燕支:燕子的枝头,意指轻盈的感觉。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花卉栽培艺术的一种自信展示。诗人通过描写花的状态,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90年-1250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变革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这首《栟楮江滨,芙蓉一株发红白二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花卉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开篇“司花手法我能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花卉栽培技艺的熟悉,隐含着一种自信与骄傲。接下来的“说破当知未大奇”则显得谦逊,似乎在说这种技艺并不稀奇,反而流露出一种淡定的处世态度。

“乱剪素罗装一树”这一句,通过“素罗”这一意象描绘了树上花朵的白色,仿佛是一种轻盈的装饰,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而“略将数朵蘸燕支”,则让人联想到燕子在春天飞舞的生动场景,生动地描绘了花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司花手法我能知”:强调诗人对花卉栽培技艺的熟悉。
    • “说破当知未大奇”:表明这种技艺并不特别,反而显得谦逊。
    • “乱剪素罗装一树”:描绘花朵如同白色罗裙般装饰着树,形成美丽的视觉效果。
    • “略将数朵蘸燕支”:隐喻燕子与花朵的融洽与和谐,生动展现自然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素罗”,形象地表现了花的轻盈和美丽。
    • 拟人:通过“蘸燕支”,表现了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花的美丽与栽培技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生活的热情以及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象征美丽与生命,代表着自然的繁荣。
  • 素罗:象征纯洁与优雅,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
  • 燕子:象征春天与生机,反映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花手法”主要指什么?

    • A. 花的栽培技巧
    • B. 花的装饰
    • C. 花的品种
  2. “素罗”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颜色
    • B. 纯洁与优雅
    • C. 自然
  3.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花的厌恶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同样描绘春天的自然美。
  • 《月下独酌》(李白):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杨万里与杜甫的诗作: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的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