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侯子云溪上晚步》

时间: 2025-01-17 10:40:59

人入溪园自掩门,溪流新落两三痕。

杖藜紫菊霜风径,送眼丹枫夕照村。

行住忽然忘近远,阴晴未肯定寒暄。

多时不出今聊出,牧子樵儿一笑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侯子云溪上晚步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人入溪园自掩门,
溪流新落两三痕。
杖藜紫菊霜风径,
送眼丹枫夕照村。
行住忽然忘近远,
阴晴未肯定寒暄。
多时不出今聊出,
牧子樵儿一笑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溪园景象。人们走进溪边的园子,轻轻关上门。溪水刚刚落下水痕,流淌而过。手杖撑着,走在霜风吹拂的小路上,目送着夕阳下的红枫照耀着村庄。行走与停留之间,忽然忘却了距离的远近;阴云和晴天未曾确定,寒暄的问候也有些含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门,今天偶尔出来,听见牧童和樵夫的欢笑声。

注释:

  • 溪园:溪边的花园,指环境幽雅之处。
  • 杖藜:手杖,古人多用藜杖以助行。
  • 紫菊:指秋天盛开的菊花,具有象征意义。
  • 霜风径:被霜打过的风,形容空气清冷。
  • 丹枫:红色的枫树,象征秋天的美景。
  • 牧子樵儿:牧童和樵夫,代表乡村生活中的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在一次悠闲的傍晚,走在溪边,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与侯子云溪上晚步》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散步在溪边的宁静时光。诗中开篇以“人入溪园自掩门”引入,轻松自然,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描绘的溪水、风景,像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杖藜紫菊霜风径”表现出秋天的气息,既有菊花的高洁,又有霜风的清凉,突显了秋天的韵味。诗人目送着“丹枫夕照村”,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上,渲染出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田园画卷。

在行走中,诗人忽然忘却了距离的远近,表明了他对这段时光的陶醉。阴晴不定的天气与寒暄的含糊,似乎暗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随性与自在,使得这段晚步更加惬意。

最后,诗人提到“牧子樵儿一笑喧”,乡村的孩子和樵夫的笑声打破了宁静,增添了生活的欢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入溪园自掩门”:诗人进入溪边花园,自己关上门,表明他对外界喧嚣的隔离,选择宁静。
  • “溪流新落两三痕”:溪水刚刚流过,留下的水痕,描写了自然的细腻变化。
  • “杖藜紫菊霜风径”:用手杖行走在秋日的小路上,感受到了菊花与霜风的清冷。
  • “送眼丹枫夕照村”:目睹红枫在夕阳下映照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氛围。
  • “行住忽然忘近远”:在行走与停留间,忘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
  • “阴晴未肯定寒暄”:天气变化无常,与人寒暄却未能确切。
  • “多时不出今聊出”:长时间未出门,今天偶尔出行,感到新鲜。
  • “牧子樵儿一笑喧”:听到乡村牧童和樵夫的笑声,生动而活泼的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 拟人:用“送眼”形容眼前的美景,给自然赋予了生命。
  • 对仗:如“行住”“阴晴”,形成节奏感和对称美。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流: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流逝。
  • 紫菊:代表高洁和坚韧,秋天的象征。
  • 丹枫: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美丽的瞬间。
  • 牧子樵儿:代表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手杖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丹枫”象征什么? A. 冬季
    B. 秋天的美丽
    C. 夏天的阳光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疏远
    B. 亲近
    C. 无所谓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山中杂诗》 - 王维
  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关注山水的孤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写春天的生机,与《与侯子云溪上晚步》在季节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