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下尽销魂,斜倚如相就。
一握春风笑有痕,更比伊人瘦。
脉脉绣屏中,似伴听残漏。
君勿今宵恨寂寥,权当双红袖。
白话文翻译:
在灯光下我深深沉醉,斜倚着似乎与你相会。
握住春风留下的笑容,竟比那女子更显瘦弱。
在绣屏中你目光含情,仿佛陪伴我听那滴漏的时光。
今晚不要因寂寞而生恨,姑且把这视作双红袖的陪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尽销魂:形容沉醉于某种情感或景象,心神荡漾。
- 斜倚:不经意地靠在物体上,给人一种随意、柔和的感觉。
- 一握春风:指春风的温暖和愉悦,形容轻轻一握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脉脉:形容含情脉脉,目光中流露出深情。
- 绣屏:用绣花装饰的屏风,象征着内心的向往与美好。
- 恨寂寥:因孤独而生怨恨之情。
典故解析: “红袖”常用来形容美人,出自古代文人对美好女性的称呼。这里的“双红袖”暗指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多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瓶中桃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孤独的反思。
诗歌鉴赏:
《卜算子 戏咏瓶中桃花》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细腻意象的诗作。诗人在灯下,沉浸于对春天和美好事物的回忆,表达了对春风的向往和对美丽女子的思念。首句“灯下尽销魂”,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温暖而柔和的氛围,灯光下的情感如烟似雾,令人沉醉。
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春风”的轻盈与女子的纤细,二者之间的比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深刻体验,也隐含了对自身情感的反思。尤其是“脉脉绣屏中”,诗人描绘了一个似乎在倾听时间流逝的情景,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情感更加充实而具体。
最后一句“君勿今宵恨寂寥,权当双红袖”,则是对孤独的自我宽慰,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在清新脱俗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下尽销魂:描绘在温暖的灯光下,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沉醉。
- 斜倚如相就:表现出一种随意而亲密的姿态,仿佛与心中所念的人相依相伴。
- 一握春风笑有痕:春风轻抚留下的痕迹,暗示着温暖的回忆。
- 更比伊人瘦:形容自己在春风的映衬下显得愈加纤细,流露出一种自我对比的惆怅。
- 脉脉绣屏中:绣屏象征着内心的情感,目光中似乎有着不尽的柔情。
- 似伴听残漏:仿佛有个伴侣陪伴自己,听着时间的滴漏声,增添了几分孤独感。
- 君勿今宵恨寂寥:劝慰自己,不要因孤独而心生怨恨。
- 权当双红袖:把孤单化作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就像双红袖子般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风比作笑容,形象而生动。
- 拟人:将时间的滴漏赋予了听觉感,使得情感更为细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桃花为意象,通过对灯下幽思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孤独的思索。诗人在面对寂寞时,试图将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孤独相调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美好,爱情的希望。
- 春风:代表温暖与愉悦,连接着人的情感。
- 灯下:象征着温暖的环境,给予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灯下尽销魂”表达的是哪种情感? A. 沉醉
B. 悲伤
C. 喜悦 -
“一握春风笑有痕”中的“春风”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温暖与回忆
C. 暴风雨 -
诗的最后一句“权当双红袖”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高旭的《卜算子 戏咏瓶中桃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感慨,前者在意象上更倾向于自然的描绘,而后者则更注重情感的流露与个人的内心世界。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皆为古诗词中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旭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