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残月》
作者: 杜文澜 〔清代〕
花影漾帘波,夜久春痕薄。
试问姮娥瘦几分,只有阑干觉。
陌上玉骢嘶,唤起双栖鹊。
杨柳梢头挂晓星,又下西楼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夜晚春天的景象,花影在窗帘上摇曳,夜已很深,春天的痕迹变得淡薄。想问嫦娥瘦了几分,似乎只有栏杆能感受到这种孤寂。在小路上,骏马发出嘶鸣,唤醒了成双成对的喜鹊。杨柳的枝头挂着晨星,西楼的角落又传来了声响。
注释:
- 花影:花的影子,反映出春天的气息。
- 漾:波动、荡漾。
- 阑干:栏杆,诗中象征着孤独的寄托。
- 姮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代表着美丽和孤独。
- 玉骢:名马,象征着活力与自由。
- 双栖鹊:成双成对的喜鹊,象征着爱情和团圆。
典故解析:
- 姮娥:源于《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因偷吃不死药而飞往月宫,象征着孤独与对人间的思念。
- 鹊:在中国文化中,喜鹊常与喜庆、团圆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文澜,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诗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生活情感为题材,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春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感慨。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然而在夜深人静时,诗人却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孤独。
诗歌鉴赏:
杜文澜的《卜算子·残月》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字里行间流露出深邃的情感。全诗以春夜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感受。开篇的“花影漾帘波”便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仿佛让人置身于春夜的幽静之中,花影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秘密。
“夜久春痕薄”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和春天的短暂,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试问姮娥瘦几分,只有阑干觉”,用嫦娥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栏杆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仿佛在倾诉着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在“陌上玉骢嘶,唤起双栖鹊”中,骏马的嘶鸣打破了夜的宁静,呼唤出成双的喜鹊,象征着生机与爱情的美好。最后一句“杨柳梢头挂晓星,又下西楼角”,则呈现出清晨的景象,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时间的轮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影漾帘波:花的影子在窗帘上摇曳,描绘了春夜的宁静与美丽。
- 夜久春痕薄:夜深了,春天的气息似乎变得淡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试问姮娥瘦几分,只有阑干觉:想问嫦娥是否消瘦,只有栏杆能感受到这种孤独。
- 陌上玉骢嘶:小路上的骏马嘶鸣,打破了夜的寂静。
- 唤起双栖鹊:呼唤出成双的喜鹊,象征着爱情与团圆。
- 杨柳梢头挂晓星,又下西楼角: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杨柳和晨星的结合,带来了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影”比作春天的美好,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阐述栏杆的感受,使得情感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陌上玉骢嘶,唤起双栖鹊”,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孤独感的思考,寄托了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美好情感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复杂。
意象分析:
- 花影:象征着美好与青春的流逝。
- 姮娥:代表着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玉骢:象征着自由与活力。
- 双栖鹊:寓意爱情与团圆的美好愿望。
- 杨柳、晓星: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姮娥”象征什么? A. 美丽与孤独
B. 幸福与团圆
C. 自由与活力 -
“陌上玉骢嘶”中“玉骢”指的是什么? A. 花影
B. 名马
C. 喜鹊 -
诗中“阑干”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A. 描绘景象
B. 寄托情感
C. 象征希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 李清照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李煜
诗词对比: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情感更为浓烈。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与《卜算子·残月》在意象上相似,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情感基调更为忧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