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时间: 2025-01-01 09:31:03

绝漠犁庭功可喜,与天争鼎志堪悲。

吠江帝剖为羓去,避地民劳若蚁移。

河决固非束薪塞,厦倾欲以一绳维。

英雄到了多遗恨,孺子林宗百世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漠犁庭功可喜,与天争鼎志堪悲。
吠江帝剖为羓去,避地民劳若蚁移。
河决固非束薪塞,厦倾欲以一绳维。
英雄到了多遗恨,孺子林宗百世师。

白话文翻译:

在荒凉的土地上,耕耘的成就令人欣喜,但与天争斗的志向却让人感到悲伤。
像江帝那样的伟人被剖去,百姓为了避难而忙碌得像蚂蚁一样。
河流决堤并不是用柴薪来堵塞的,房屋倾斜却想用一根绳子来维持。
英雄们的到来往往留下许多遗憾,孺子林宗却是值得百世尊师的人。

注释:

  • 绝漠:形容荒凉的地方,这里指艰苦的环境。
  • 犁庭:指耕地,表示辛勤劳作的成果。
  • 争鼎:比喻争取权力或地位。
  • 江帝:指的是古代的江河之神,传说中他被剖去以示惩罚。
  • :即“羓羊”,意指被牺牲的对象。
  • 避地:逃避故土,寻找安身之处。
  • 河决:指河水决堤,泛滥成灾。
  • 厦倾:指房屋倒塌。
  • 孺子林宗:指林宗,意指有德才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东海,北宋末至南宋初期的诗人、词人。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经历了南渡与民族动荡,诗歌风格深受历史事件的影响。刘克庄的诗歌多描写历史,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读史》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历史悲剧不断。诗人借古史抒发对现实的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反映出对英雄的惋惜与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诗歌鉴赏:

《读史》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在对历史的反思中,展现出沉重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无奈。首句“绝漠犁庭功可喜”以耕作的辛勤与成就为引子,接着却转向对“与天争鼎志堪悲”的感慨,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接下来的两句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借江帝被剖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无奈,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河决固非束薪塞,厦倾欲以一绳维”两句揭示了英雄的无能为力,尽管面临困境,仍然试图用最微薄的手段维持一切,暗示了历史的悲剧和人力的渺小。最后两句则将焦点转向英雄与教育,“英雄到了多遗恨,孺子林宗百世师”不仅表示对英雄过往的遗憾,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智慧与道德应当传承下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揭示了人性的悲剧与历史的循环,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绝漠犁庭功可喜:在荒凉的环境中,耕耘的成果令人欣喜。
  2. 与天争鼎志堪悲:与天斗争的志向令人感到悲伤,暗示人力的无奈。
  3. 吠江帝剖为羓去:借江帝受罚的典故,反映出英雄的悲惨命运。
  4. 避地民劳若蚁移:百姓为了避难而辛苦工作,像蚂蚁一样忙碌。
  5. 河决固非束薪塞:河水泛滥并不是用柴薪可以堵住的。
  6. 厦倾欲以一绳维:房屋倾斜却想用一根绳子来维持,象征无力的挣扎。
  7. 英雄到了多遗恨:英雄的到来往往带来遗憾,未能解决问题。
  8. 孺子林宗百世师:真正应当被尊敬的人是有德行的教育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英雄的遭遇比作江帝的悲惨命运。
  • 对仗:如“河决”与“厦倾”,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表现力。
  • 反语:通过悲惨的现实与英雄理想的对比,表现出深刻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英雄悲剧命运的惋惜、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教育传承的重要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耕耘:象征辛勤劳动,表现出对劳动成果的赞美。
  2. 江帝:代表历史中的英雄与牺牲,反映了命运的无常。
  3. 蚂蚁:象征百姓的辛苦与无奈,表现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4. 河流与房屋:暗示自然与人造环境的脆弱,体现人力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绝漠”意指什么? a) 丰饶的土地
    b) 荒凉的地方
    c) 繁华的城市

  2. “与天争鼎志堪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江帝”象征着? a) 平民
    b) 英雄的悲惨命运
    c) 自然灾害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李白《将进酒》: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对现实的反叛,表现出不同的历史观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本知识与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