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园芙蓉开,寂莫岁云晚。
公来无与同,念我百里远。
寒飙吟空林,白日下重巘。
兴尽还独归,挑灯古囊满。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的花园里,芙蓉花竞相开放,傍晚时分,秋天的云朵显得格外寂静。你(苏公)来访,却无人可以同我分享这份欢愉,我只能想念你在百里之外。寒风吹拂,吟咏声在空旷的林间回荡,白天的阳光照耀在高耸的山峰之下。兴致已尽,我独自返回,点亮灯笼,古老的书囊已满载诗书。
注释
- 芙蓉:指荷花,常用以象征美丽和清雅。
- 寂莫:形容环境的宁静和孤寂。
- 公:指苏公,即苏轼,一位著名的诗人。
- 寒飙:寒冷的风。
- 吟空林:在空旷的树林中吟唱。
- 白日:指白天。
- 重巘:高耸的山峰。
- 兴尽:兴致消尽。
- 挑灯:点亮灯笼。
- 古囊:古老的书囊,装着书籍或文稿。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公”指的是苏轼,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诗人在山园中独自欣赏风景,倍感寂寞,显示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整首诗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明,号潜溪,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晁补之与苏轼相识并友好往来的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在这个孤独的秋日,诗人感受到的情感尤为真切。
诗歌鉴赏
《次韵苏公和南新道中诗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山园中的芙蓉花,展现出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诗的开头以“山园芙蓉开”引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人一种恬静享受的感觉。然而,随着“寂莫岁云晚”的转折,诗人感受到的孤独感逐渐显现,显得愈加深切。
“公来无与同,念我百里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凸显出一种人际之间的疏远与孤独。接下来,寒风与吟唱的意象在空林中回响,既展现了自然的冷清,也映衬了诗人的孤独情怀。诗的最后,“兴尽还独归,挑灯古囊满”则传达出一种归隐与自省的情感,点亮灯笼的动作象征着诗人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交织,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园芙蓉开:描绘了山园中盛开的芙蓉花,象征着美与生机。
- 寂莫岁云晚:环境的宁静与寂寞,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心境。
- 公来无与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表明友人来访时却无人同乐,显得孤独。
- 念我百里远:深切的思念之情,强调距离的遥远。
- 寒飙吟空林:寒风呼啸,吟咏声响彻空旷的树林,突显了环境的冷清。
- 白日下重巘:白天的阳光照耀在高耸的山峰上,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兴尽还独归:经历了一番兴致后,归去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 挑灯古囊满:回到家中,点亮灯笼,书囊已满,意象中蕴含着对文学的追求与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芙蓉”比喻美好的人事,表达内心的渴望。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寒风与吟声似乎有了生命,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会,折射出一种人生哲学与情感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寒飙:代表着冷清与孤独。
- 白日:象征光明与希望。
- 重巘:高耸的山峰,象征着自然之伟大与人自身的渺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公”指的是谁?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D. 陶渊明
-
“寒飙吟空林”中“寒飙”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风
- B. 寒冷的风
- C. 暖风
- D. 和风
-
诗的最后一句“挑灯古囊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寂寞
- B. 成就感
- C. 喜悦
- D. 失落
答案
- B. 苏轼
- B. 寒冷的风
- B. 成就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晁补之与王维的诗作对比:
- 晁补之的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孤独与思念;
- 王维则常以山水为背景,强调禅意与内心的宁静。
这种对比揭示出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理解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