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毅父提刑》

时间: 2024-09-19 21:27:07

不酌公荣有意哉,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毅父提刑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不酌公荣有意哉,
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
不应须为菊花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敬仰和对高洁品德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不愿与公荣同饮,强调了对名利的淡泊;而提及元亮,则是对一位志同道合者的认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酒的偏爱,暗示在困境中也应有高尚的情操,不必仅仅依赖菊花的清雅。

注释

  • 公荣:指显赫的名声和地位。
  • 元亮: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智谋和品德著称。
  • 离骚:屈原的名作,表达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 菊花: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0—1125),字承和,号山人,北宋诗人,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政治腐败之时,诗人借此表达对理想与高尚品德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父亲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呈毅父提刑》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感情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饮酒与品德的思考,抒发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开篇“不酌公荣有意哉”,以否定的方式表明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显示了诗人对社会浮华的批判。接下来的“可能元亮此公侪”,则通过提及诸葛亮,表达了对忠诚与智慧的崇敬。最后两句“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则是对饮酒的评价,暗示在面对困扰时,应该保持高尚的情操,而不只是追逐表面的清雅。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深邃的思考,又不乏对生活的热爱,展现出诗人高洁的志向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酌公荣有意哉:我难道会去喝那名利的酒吗?
  2. 可能元亮此公侪:或许只有像元亮那样的人,才能与我同道。
  3. 但读离骚政须酒:读《离骚》时,正需要酒的陪伴。
  4. 不应须为菊花来:不必仅依靠菊花的清香来感叹人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公荣”与“元亮”,形成对比,突显诗意。
  • 比喻:用“酒”暗指人生的理想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名利与理想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对社会浮华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父亲的敬意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了欢愉、理想与情感的寄托。
  • 菊花:代表清高、孤傲的品德,寓意高洁的情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元亮”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诸葛亮
    • C) 王羲之
  2. “不酌公荣有意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名利的渴望
    • B) 对名利的淡泊
    • C) 对友情的珍视
  3. 诗中提到的“离骚”是由谁创作的?

    • A) 白居易
    • B) 屈原
    • C) 李白

答案

  1. B) 诸葛亮
  2. B) 对名利的淡泊
  3. B) 屈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晁补之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酒的喜爱,但晁补之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加豪放,强调饮酒的豪情与放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汇编。
  • 《古诗词鉴赏指南》:关于诗词鉴赏的基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