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同志》
时间: 2025-01-01 13:31: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示同志
满身秋月满襟风,
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
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
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
下山未可太匆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全身沐浴在秋月之下,衣襟迎风而舞,
我敢叹息于此栖息在深山一隅。
除去眼前的烦恼,理应让丹灶失去功效,
而诏书的到来却使得草堂空无一人。
哪里没有高士愿意相招,却难以走出山林,
曾经的先贤隐居,却未能长久。
我对同伴们说,
下山的路途不可过于匆忙。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身: 整个身体。
- 秋月: 秋天的明亮月光,象征清冷、高远。
- 襟风: 衣襟迎风,形容心境开阔。
- 栖迟: 栖息停留,指隐居生活。
- 丹灶: 指炼丹的炉灶,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诏书: 皇帝的命令,象征外界的干扰。
- 草堂: 诗人居所,象征隐居生活。
- 高士: 高尚的人士,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同袍: 同志,意指同道之人。
典故解析:
- 丹灶: 出自道教,指炼丹术,寓意追求长生与理想。
- 草堂空: 反映隐居生活的孤寂,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高士隐不终: 指隐士难以长久隐居,反映人生态度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美,号天池,南宋诗人,以豪放、清新见称于诗坛,作品多描写自然、抒发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历史背景动荡,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文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注与困惑。
诗歌鉴赏:
《示同志》在艺术上表现出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满身秋月满襟风”一句,运用清新的意象,将诗人与自然的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敢叹栖迟一壑中”则揭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仿佛在反思个人的选择与追求。
全诗的转折点在于“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外界影响的无奈与对隐居理想的破灭,显示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诗人对高士的呼唤,以及对同伴的劝诫,反映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复杂。
整首诗在意境上构建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空间,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对隐居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洒脱与淡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身秋月满襟风: 诗人描绘出自己沐浴在秋月之下,衣襟迎风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的心境。
- 敢叹栖迟一壑中: 诗人自谦地表达自己栖息在山壑中的状态,暗示对外界生活的逃避。
- 除目解令丹灶坏: 期望摆脱眼前的困境,追求理想的生活,但却感到无能为力。
- 诏书能使草堂空: 外界的干扰使得自己原本宁静的隐居生活变得空荡荡。
- 岂无高士招难出: 明白有志之士愿意相邀,但仍然难以走出山林。
- 曾有先贤隐不终: 反思历史上隐士的遭遇,隐居生活并非长久之计。
- 说与同袍二三子: 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提出忠告。
- 下山未可太匆匆: 提醒他们在下山之前要慎重考虑,不可急于行事。
修辞手法:
- 比喻: “满身秋月”比喻诗人心境的清澈与明亮。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象征: “丹灶”象征追求理想的美好,但又带有不可实现的悲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劝诫,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 代表宁静、清冷的心境,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风: 象征自由与不羁的精神。
- 草堂: 代表隐居生活的理想之地。
- 高士: 代表理想的追求者,象征着志同道合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满身秋月”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诗人的隐居生活
B. 诗人的心境
C. 秋天的景色 -
诗人提到的“丹灶”象征什么?
A. 隐居生活
B. 理想与追求
C. 外界的干扰 -
诗中提到的“同袍”指的是?
A. 朋友
B. 同志
C. 亲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隐士的生活与内心追求。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示同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均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刘克庄更多地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而陶渊明则是对理想境界的美好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陶渊明与他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