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明仲窜蛮烟,钦夫弃盛年。空令后死者,有泪滴遗编。
白话文翻译:
明朝的仲子被放逐到蛮荒之地,钦夫在壮年时被抛弃。只留下后来的逝者,流下了泪水滴在遗编上。
注释:
- 明仲:指明代的仲子,象征被流放的人。
- 窜:被贬,流放。
- 蛮烟:指蛮荒地区的烟雾,象征荒凉。
- 钦夫:指被抛弃的壮年人,可能象征某个历史人物或集体。
- 盛年:正值壮年的时候。
- 后死者:后来的死者,指那些因为流放或其他原因而死去的人。
- 遗编:指留下的遗物或遗稿。
典故解析:
该诗可能涉及历史人物和事件,反映了流亡者的悲惨命运。流放在古代常常是对政治犯的惩罚,诗中通过仲子的流放和钦夫的被弃,展示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对历史和社会的关怀。其作品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力衰弱、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流亡者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揭示了历史流亡者的苦痛与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仲子被流放至蛮荒之地的情景,展现了个人命运的悲剧。接着提到的“钦夫弃盛年”,则反映了在历史洪流中,许多人被无情地抛弃,失去了生存的希望。最后一句“有泪滴遗编”则传达出对逝者的哀悼,语言简练而凝练,却包含了深厚的情感。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仲窜蛮烟 - 描绘了仲子被迫流亡于蛮荒的景象,暗示着悲惨的命运。
- 钦夫弃盛年 - 指出在壮年时被社会抛弃的无奈,反映社会对个体的冷漠。
- 空令后死者 - 让后来的人感受到逝者的悲哀,强调历史的惨痛。
- 有泪滴遗编 - 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历史的沉重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仲子的流亡比作“蛮烟”,形象地展示了环境的凶险与悲凉。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后死者”以情感,增强了对逝者的同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表达了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关怀以及对历史无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蛮烟:象征荒凉和绝望,反映了流亡者的困境。
- 盛年: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希望,然而被抛弃。
- 泪:象征悲痛与哀悼,强调对逝者的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明仲窜蛮烟”中的“明仲”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风景
C. 一种情感
D. 一种动物 -
“钦夫弃盛年”中的“盛年”意指? A. 年轻时
B. 壮年时
C. 老年时
D. 童年时 -
诗中提到的“后死者”是指? A. 未来的人
B. 逝去的人
C. 现在的人
D. 过去的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刘克庄侧重于对个体悲剧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动荡。两者都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但侧重点不同,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