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竹溪韵三首》

时间: 2025-01-17 09:33:51

谁云子建卷波澜,诗到黄初最可观。

无奈中衰变几起,不应例作晚唐看。

煎胶粘莫教春去,秉烛游谁管夜阑。

纵有闲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云子建卷波澜,
诗到黄初最可观。
无奈中衰变几起,
不应例作晚唐看。
煎胶粘莫教春去,
秉烛游谁管夜阑。
纵有闲愁天样大,
此翁烂醉不相干。


白话文翻译

谁说子建(即王粲)能够在波澜起伏的诗歌中脱颖而出?诗歌到了黄初(汉明帝时期)最为可观。可惜的是,经历了多少次衰变,不应以晚唐的诗风来作比较。煮胶粘合的工艺不要让春天流逝,举着蜡烛游玩的人又有谁来管夜深时分?即使有闲愁像天空一样广阔,这位老翁却醉得无所谓。


注释

  • 子建:指王粲,东汉末年著名的诗人。
  • 黄初:汉明帝时期的年号,代表文人创作的高峰。
  • 晚唐:指唐朝后期,因其诗歌风格转变,常被后人视为衰落。
  • 煎胶:指用胶水粘合的工艺,象征春天的短暂。
  • 秉烛:指在夜晚玩乐,象征夜的孤寂和漫长。
  • 闲愁:指无所事事时的忧愁,像天空一样广阔,隐喻情感的无边无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善于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再次竹溪韵三首》创作于刘克庄的晚年,作者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回望历史与文学,感慨诗歌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再次竹溪韵三首》通过对古代诗人的引用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慨。首句“谁云子建卷波澜”,以反问的方式引出对王粲的评价,表明刘克庄对古今诗歌的思考。接下来的“诗到黄初最可观”则将目光投向汉代,显示出他对那个时代诗歌成就的钦佩。

全诗不仅有对历史的追忆,还有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无奈中衰变几起”一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最后两句“纵有闲愁天样大,此翁烂醉不相干”,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忧愁,展现了作者的豁达与洒脱。

这首诗在语言上融合了古韵与个人情感,体现了刘克庄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云子建卷波澜:质疑他人对王粲的评价,暗示诗歌的波澜壮阔。
  2. 诗到黄初最可观:赞美汉代诗歌的成就,诗歌在那个时代达到了高峰。
  3. 无奈中衰变几起:感叹历史的变迁,个人无奈于诗歌的衰落。
  4. 不应例作晚唐看:拒绝用晚唐的风格来评判古代诗歌。
  5. 煎胶粘莫教春去:告诫珍惜时光,不要让美好流逝。
  6. 秉烛游谁管夜阑: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暗示对人生的思考。
  7. 纵有闲愁天样大:虽然感到无尽的忧愁,象征情感的广泛。
  8. 此翁烂醉不相干:以醉酒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无所谓态度。

修辞手法

  • 反问:引导读者思考,增加诗的深度。
  • 对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比喻:将闲愁比作天空,形象地表达情感的广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敬仰与对人生无奈的态度,展现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浮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建:象征古代诗人的才华与成就。
  • 黄初:代表文学的黄金时代。
  • :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蜡烛: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夜的孤独。
  • 闲愁:代表人们内心的无尽思索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谁是“子建”? a) 李白
    b) 王粲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黄初”是哪个朝代的年号? a) 汉
    b) 唐
    c) 宋

  3. “纵有闲愁天样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所谓
    b) 无尽的忧愁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王粲
  2. a) 汉
  3. b) 无尽的忧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杜甫的诗歌对比
刘克庄更注重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杜甫则常常以国家与民生为主题,展现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大辞典》
  •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