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
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秪等闲。
白话文翻译:
我初学业已在山中半个时辰,终究还是要转到晚唐的境界。
国风这段时间已经没有多少后人,关捩挑出来的诗句也只是在寻常之间。
注释:
字词注释:
- 受业:指开始学习、接受学业。
- 参:这里指的是学习、探讨。
- 投换:转变、变化。
- 国风: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指《诗经》中的部分。
- 关捩:指“关关雎鸠”,是《诗经》中非常著名的诗句。
- 秪:只是、仅是。
- 等闲:平常、普通。
典故解析:
- 晚唐:指唐朝晚期,文学成就突出,诗歌风格多样。
- 国风:出自《诗经》,是古代汉民族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风俗习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是诗人学习和探索诗歌艺术的阶段,反映了他对古诗的学习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诗风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文学传承的深刻认识与自我反省。前两句“受业初参且半山,终须投换晚唐间”,表面上看是对学习过程的描述,实际上隐含了对古代诗歌的敬仰与追求。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刚刚开始学习,但最终必须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像晚唐那样的繁荣时期。
后两句“国风此去无多子,关捩挑来秪等闲”揭示了对古代国风的忧虑。国风作为古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推移,后人逐渐减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诗人用“关捩挑来”的比喻,表达了对古诗的挑剔与珍视,认为当下的诗作难以与前辈相比,显得平淡无奇,传达出一种对传统的怀念与失落。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古代文化的敬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受业初参且半山:我刚开始学习,已经在半山之上,暗示了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 终须投换晚唐间:最终要转向晚唐时期的诗歌风格,体现了对更高艺术境界的向往。
- 国风此去无多子:国风这一传统文化的后继者已不多,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 关捩挑来秪等闲:即便是挑选出的古诗,也显得平常无奇,流露出对当代诗作的不满。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与今的对比,显示出文化传承的危机。
- 比喻:以“关捩挑来”比喻诗歌的选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古诗的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当代诗歌的现状,表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敬重与对现代文学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文化的忧虑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半山:象征学习的开始与过程。
- 晚唐:代表诗歌艺术的高峰,象征理想追求。
- 国风: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文化的根基与源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受业初参且半山”中的“受业”指什么? A. 开始学习
B. 完成学业
C. 学习的地方
D. 结束学习 -
诗中提到的“晚唐”是指哪个朝代的时期? A. 唐朝早期
B. 唐朝中期
C. 唐朝晚期
D. 宋朝 -
“国风此去无多子”中“无多子”指的是什么? A. 没有后人
B. 没有子女
C. 没有诗歌
D. 没有文化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答徐子材谈绝句》和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均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杨万里更强调对古诗的追求与忧虑,而陆游则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情怀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中国古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