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时间: 2025-01-06 11:37: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
作者:辛弃疾 〔宋代〕
两峡崭岩,问谁占清风旧筑。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
世上无人供笑傲,门前有客休迎肃。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
风采妙,凝冰玉。
诗句好,余膏馥。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
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两座峡谷之间,峭壁崭新,谁占据了这清风的旧居呢?
眼前的景象中,云彩飞来飞去,涧水红了,山绿了。
世上没有人可以与我一同傲然笑对,只能在门前静候客人到来。
怕是在这凄凉的时刻,没有什么可以陪伴你,因此我多栽种些竹子。
风采真美,宛如凝结的冰玉。
诗句也好,散发着芬芳的香气。
感叹如今的人物,似乎只有一位夔(古代乐器演奏者)是足够的。
人如秋天的鸿雁,无法长久停留,事情如飞射的弹丸,必须圆满成熟。
笑你陪着酒,又陪着歌,唱着阳春的曲子。
注释:
- 两峡:指两座峡谷,暗指清风峡的自然风光。
- 崭岩:崭新的岩石,形容山石的巍峨壮观。
- 笑傲:傲然自得,形容一种高傲的态度。
- 栽竹:指种植竹子,竹子象征着高洁、孤独。
- 风采:风韵、气度,形容人的气质。
- 凝冰玉:比喻美丽、洁白的事物,常用来形容女子的风采或优雅。
- 秋鸿:比喻人无定所,秋天的鸿雁代表孤独漂泊。
- 阳春曲:指春天的歌谣,象征着欢乐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吟先生,著名的词人和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辛弃疾游览清风峡时,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陪酒”、“陪歌”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景,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和孤独。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满江红》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清风峡的自然风光,同时又通过对比展现出人世间的孤独与无常。诗的开头描绘了两座峡谷的崭新岩石,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的情感逐渐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尤其是对孤独与无常的感慨。
“世上无人供笑傲”一句,直指诗人内心的孤独和高傲的无奈。他渴望有知音能与之共赏美景,却又感到身边的客人无法真正理解他的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选择种植竹子,以此作为心灵的寄托,竹子的高洁象征着他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辛弃疾通过对比“人似秋鸿无定住,事如飞弹须圆熟”的哲理,揭示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让读者在赏景之余,也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而最后一句中的“陪酒陪歌”,则转回到生活的欢愉,显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峡崭岩:描绘峡谷的壮丽,展现自然的雄伟。
- 问谁占清风旧筑:感叹过去的美好不再,怀念旧时光。
- 更满眼云来鸟去,涧红山绿: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生机,表现出一种和谐美。
- 世上无人供笑傲:表达孤独的感受,提到与志同道合者的缺失。
- 门前有客休迎肃:对来客的冷漠态度,隐含着内心的失落。
- 怕凄凉无物伴君时,多栽竹:通过种竹子表达对孤独时光的应对。
- 风采妙,凝冰玉:赞美自然与人文的美。
- 诗句好,余膏馥:感叹诗句的美好,暗示个人才华。
- 叹只今人物,一夔应足:感叹当今人才的稀缺,夔作为象征。
- 人似秋鸿无定住:比喻人生的漂泊与不安。
- 事如飞弹须圆熟:提醒人们把握时机,成熟才能成功。
-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阳春曲:调侃朋友的生活态度,带有一丝轻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人似秋鸿”形象生动地比喻了人的漂泊。
- 对仗:如“云来鸟去,涧红山绿”,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人生的无常以及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辛弃疾深厚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峡谷:象征自然的壮丽与人心的孤独。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是内心理想的寄托。
- 云鸟:象征自由与流动,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句描述了峡谷的景象? A. 世上无人供笑傲
B. 两峡崭岩
C. 人似秋鸿无定住
D. 风采妙,凝冰玉 -
诗中提到的“栽竹”象征什么? A. 忧伤
B. 高洁与孤独
C. 富贵
D. 欢乐 -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轻松幽默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体现豪放的同一风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但辛弃疾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性。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