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
时间: 2025-01-14 04:17: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和王道夫信守韵,谢其为寿,时作闽宪)
记取年年为寿客,只今明月相随。
莫教弦管便生衣。引壶觞自酌,须富贵何时。
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茧乌丝。
海山问我几时归。枣瓜如可啖,直欲觅安期。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记得为寿宴的客人,今天就只有明月相伴。
不要让乐声变得奢华,还是自己提壶自斟自饮,富贵到底要到何时才来呢?
手中拿着清风的诗句更好,细细书写那白茧和乌丝。
海山问我何时归去,如果枣瓜可以享用,真希望能寻得一个安稳的时光。
注释:
- 年年为寿客:每年都有许多人来庆祝寿辰。
- 明月相随:指孤独时只有明月作伴。
- 弦管生衣:乐器的声音引发奢华的服饰,意指不应过于追求奢华。
- 引壶觞自酌:自己倒酒喝,表示独立与自在。
- 清风词:清新脱俗的诗歌。
- 白茧乌丝:白色的茧和黑色的丝,象征着清白与高雅。
- 海山问我几时归:自然景色在询问自己何时返回,表达对归属的渴望。
- 枣瓜:指可以食用的瓜果,象征生活的安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多反映其激昂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辛弃疾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安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临江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词作,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安逸生活的渴望。词中开头提到“年年为寿客”,体现出对往年寿宴的追忆,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随着岁月的流逝,作者感受到的是孤独与反思,明月成为他唯一的伴侣,象征着冷清与孤寂。
接下来的“莫教弦管便生衣”则反映了他对奢华生活的拒绝,强调了简单自得的生活态度。辛弃疾在词中提到“引壶觞自酌”,这不仅是对饮酒的描绘,更是对独立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活得洒脱,不被富贵所束缚。
在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入手清风词更好”,表达了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认为清新的诗句远胜于物质的享受。而“海山问我几时归”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归属与安宁的渴望,最后以“枣瓜如可啖”结束,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反映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洒脱而又略显忧愁的生活态度,是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取年年为寿客”:在回忆每年为寿宴而来的客人。
- “只今明月相随”:如今只有明月相伴,表现孤独。
- “莫教弦管便生衣”:不要让乐声导致奢华,保持简朴。
- “引壶觞自酌”:自己倒酒,自得其乐。
- “须富贵何时”:在问富贵到底何时才来。
- “入手清风词更好”:拿起清风的诗句,更加美好。
- “细书白茧乌丝”:细致书写白茧与黑丝,象征高雅。
- “海山问我几时归”:自然询问我何时归去。
- “枣瓜如可啖”:如果枣瓜可以吃,渴望安逸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月”比喻孤独与思索。
- 对仗:在句式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次提及寿宴,强调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哲思和对安稳生活的渴望,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对物质的淡泊。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孤独与思考。
- 弦管:代表奢华生活的诱惑。
- 壶觞:象征独立与自在的生活方式。
- 清风词:代表高雅的艺术追求。
- 海山:象征自然与归属的渴望。
- 枣瓜:象征安逸与简单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句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拒绝? A. 记取年年为寿客
B. 莫教弦管便生衣
C. 海山问我几时归 -
本诗中,作者用哪种意象来表现孤独? A. 清风
B. 明月
C. 壶觞 -
对于未来的期望,哪一句最能表达? A. 入手清风词更好
B. 枣瓜如可啖
C. 只今明月相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体现出男性与女性在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词的历史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