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时间: 2024-09-19 21:53:54

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国香和雨入青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
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
国香和雨入青苔。

白话文翻译

天上安排桃李作为舆台,因此让寒梅最先开放。
依靠幽人来收集艾草,国香与雨水共同滋润青苔。

注释

  • 舆台:指高架的车子或台子,暗指美好的事物。
  • 寒梅:在冬季开放的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幽人:指隐士或隐居的人,象征清高的情操。
  • 艾纳:艾草,古时常用于辟邪,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
  • 国香:指梅花,因其芬芳而被称为国香。
  • 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常与清幽之地相联系。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的“寒梅”常被用来象征坚韧品格,如同许多古诗词中描绘的梅花,表示在困境中仍能盛开。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高洁、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感,内容丰富,涵盖自然、人生、哲理等方面。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与友人杨公济的聚会时,因梅花的早开而引发的感慨,表达了对梅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通过描绘寒梅的早开,表达了苏轼对生命、坚韧和清高情操的赞美。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运用“桃李”与“寒梅”的对比,突显出梅花在百花中独具的高洁与坚韧。诗中提到的“幽人”和“艾纳”则引入了隐士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诗的最后一句“国香和雨入青苔”则使得诗意得以升华,暗示着梅花的芬芳将与自然的雨水一同滋养大地,渗透到每个角落,体现出一种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教桃李作舆台:天意让桃李花开,作为美好的象征。
  2. 故遣寒梅第一开:因此,寒梅成为第一朵开放的花,象征着坚韧和早熟。
  3. 凭仗幽人收艾纳:依靠隐士的智慧和清高,收集象征着洁净的艾草。
  4. 国香和雨入青苔:梅花的香气与雨水共同滋润青苔,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图景。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桃李”与“寒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花卉的特性。
  • 拟人:将“天教”拟人化,使自然更具情感。
  • 比喻:将梅花比作清高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寒梅的早开,表达了对生命、坚韧及高洁情操的赞美,借此抒发对隐士和自然的向往,体现出诗人在困境中依然保持清高与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和清高,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桃李:象征繁荣与美好,常与春天的生机相联系。
  • 青苔:象征清幽、自然之美,代表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教桃李作舆台”中“舆台”的意思是什么?

    • A. 花朵
    • B. 车子
    • C. 庭院
  2. “寒梅第一开”中的“第一开”指的是什么?

    • A. 最先绽放的花
    • B. 最后开放的花
    • C. 没有开放的花
  3.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赞美?

    • A. 生命的脆弱
    • B. 坚韧的品格和清高的情操
    • C. 物质财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宵一刻值千金》: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通过梅花展现坚韧的精神,但更强调了梅花在严寒中的美丽与孤傲。
  • 李白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