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夏景》
时间: 2024-09-19 21:53: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夏景》
作者:苏轼〔宋代〕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白话文翻译
小燕子在华美的屋檐下飞翔,午后的桐树阴凉处无人打扰,刚洗过澡的凉意让人神清气爽。我手持生绡制成的白团扇,扇动着,手指间似乎闪烁着玉石的光泽。渐渐感到困倦,倚靠在床上沉沉入睡。帘外谁来轻轻推开那绣花的门?只让人白白梦断在瑶台的曲子里。又听见,风轻轻敲打着竹子,石榴花半开,红色的花瓣像被轻轻皱着的巾子。等到浮动的花瓣和浪蕊都凋谢时,我只能在这幽静的地方与你相伴。看那艳丽的一枝,细细品味,仿佛千重芳心被束缚。又怕秋风来时惊动了它的绿意。如果等到君你来到这里,与我在花前对酒,却又不忍心碰触。我们只好共流泪,泪水轻轻滑落。
注释
- 乳燕:指刚孵化的小燕子,象征生机勃勃。
- 华屋:华丽的房屋,指作者所处的环境。
- 新浴:刚洗过澡,形容清凉舒适。
- 生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于制作团扇。
- 瑶台曲:可能指一种古代乐曲,象征美好的梦境。
- 风敲竹:形象地描绘了风吹动竹子的声音。
- 秾艳:娇美鲜艳,形容花的娇媚。
- 粉泪:暗指女子因情而泣,泪水如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贺新郎·夏景》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夏季,诗中描绘了夏日的清幽景象,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贺新郎·夏景》是一首表现夏日景致与情感的词作,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夏天的清凉与孤独的心境。诗的开头以“乳燕飞华屋”引入,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画面,燕子飞舞,生气勃勃,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人通过“悄无人桐阴转午”表达了午后的宁静与孤独,配合“晚凉新浴”,呈现出一种舒适的状态。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词中提到“帘外谁来推绣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渴望;而“梦断瑶台曲”则暗示了这种期待可能落空的失落感。后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石榴半吐红巾蹙”展现了夏日花开的美丽,而“芳心千重似束”则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词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又有对情感的深刻挖掘,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又缠绵的情绪,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乳燕飞华屋:描绘夏日的生动场景,象征青春与活力。
- 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午后的宁静与清凉,反衬出一种孤独感。
- 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轻盈与雅致。
- 渐困倚孤眠清熟:表达疲惫与沉沉入睡,暗含思念的情感。
- 帘外谁来推绣户:渴望友人来访的期盼。
- 风敲竹:自然景象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 待浮花浪蕊都尽:对即将凋谢的花朵的叹息,象征时间的流逝。
- 共粉泪,两簌簌:情感的表达,流露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扇手一时似玉”,用玉比喻手的美丽。
- 拟人:如“风敲竹”,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芳心千重似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夏日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难以言表的情感,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生机与青春。
- 团扇:象征清凉与优雅。
- 石榴花:象征繁华与爱情。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幻。
每个意象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乳燕飞华屋”中的“乳燕”指的是什么? A. 小燕子
B. 小鸟
C. 大燕子
答案:A -
诗中“帘外谁来推绣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A. 欢快
B. 期待与思念
C. 悲伤
答案:B -
“共粉泪,两簌簌”中“粉泪”比喻的是什么? A. 美丽的泪水
B. 情感的流露
C. 悲伤的眼泪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秦观《鹊桥仙》
诗词对比
苏轼的《贺新郎·夏景》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情感的深刻表达,但苏轼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柔美与细腻的情感。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