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
清诗为题品,草木变芬菲。
谢女得秀句,留待中郎归。
便当勤鞭策,仆倦马亦饥。
段有侄女在密州。
白话文翻译:
南山上有美丽的景色,但无人欣赏,显得格外奇特。
清新的诗句值得品味,草木也因此变得芬芳迷人。
谢女写下了优美的诗句,留待中郎归来时欣赏。
因此我应该努力鞭策自己,虽然我已疲倦,马也饥饿。
段家在密州有位侄女在此。
注释:
- 南山:指南方的山,象征美丽的景色。
- 佳色:美丽的景色。
- 清诗:指清新高雅的诗句。
- 谢女:可能指谢道韫,古代著名的女诗人。
- 中郎:指年轻的士子或男子,通常是指作者的朋友或弟子。
- 鞭策:督促自己努力工作或学习。
- 仆倦马亦饥:指自己疲倦,马也饿了,表现出作者的辛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质,又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正值其人生的低谷期。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文化生活的期待,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南山的美丽景色为引子,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诗句的欣赏。诗的开头“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通过对比,展现了即使再美的景色如果无人欣赏,也会显得孤独和奇特。这种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诗人提到“清诗为题品,草木变芬菲”,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清新的诗句。这种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手法,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诗歌的热爱。
“谢女得秀句,留待中郎归”,提到谢女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女性才华的欣赏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对友人归来的期盼。最后一句“便当勤鞭策,仆倦马亦饥”,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辛,努力向前的精神。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南山的美丽景色无人欣赏,显得格外奇特,反映了诗人对美的感慨。
- 清诗为题品,草木变芬菲:清新的诗句值得品味,自然中的草木因此变得芬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诗意的结合。
- 谢女得秀句,留待中郎归:提到谢女的优秀诗句,表现出对才华的欣赏与期待。
- 便当勤鞭策,仆倦马亦饥:强调努力工作的重要性,即使疲惫也要继续前行。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诗句与自然景色进行类比,展现诗人独特的视角。
- 拟人:草木变芬菲,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文化生活的热爱,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努力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着美丽与自然的宁静。
- 清诗:代表着高雅的文化追求。
- 草木: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 马:象征着行进与努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什么?
- A. 寂寞
- B. 美丽的景色
- C. 历史
- D. 贫穷
-
“便当勤鞭策”中的“鞭策”指什么?
- A. 休息
- B. 督促自己努力
- C. 放弃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谢女”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古代女诗人
- C. 诗人的妻子
- D. 诗歌中的虚构人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和段屯田荆林馆》与王维《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轼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诗选》
- 《古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