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
时间: 2025-01-04 06:55: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 张耒 〔宋代〕
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 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 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竟自不贫。 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不再上天津,闲居在西都度过了几个春天。 在梦中的里巷迷失了方向,在山河的诗句中看到了精神。 技艺成就后真的需要放弃斧凿,学问丰富了自然不会贫穷。 不要依赖写诗给儿子和妻子,要知道渐渐地与老年为邻。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津:指天上的星宿,比喻朝廷或高位。
- 西都:指洛阳,宋代西京。
- 里巷:指熟悉的地方或环境。
- 向背:方向和背向,比喻方向或立场。
- 山河:指国家或大地的象征。
- 斧凿:比喻技艺或创作。
- 学富:学问丰富。
- 咏儿兼赠妇:写诗给儿子和妻子。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是作者晚年之作,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为其外甥杨克一的诗篇所作的题跋。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放弃和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十年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首两句“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透露出作者对仕途的放弃和对闲适生活的接受。中间两句“里巷梦中迷向背,山河句里见精神”,通过梦境和诗句,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后两句“艺成斧凿真须弃,学富篇竟自不贫”,强调了技艺的成就和学问的丰富,以及对物质贫困的不在意。最后两句“莫倚咏儿兼赠妇,须知渐与老为邻”,则是对家庭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依赖家庭,要意识到老年的临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不复上天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十年仕途的放弃。
- “闲却西都几度春”:反映了作者在西都的闲适生活和对时光的感慨。
- “里巷梦中迷向背”:通过梦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茫。
- “山河句里见精神”:在诗句中展现了作者对精神追求的坚持。
- “艺成斧凿真须弃”:强调了技艺成就后的放弃。
- “学富篇竟自不贫”:表达了学问丰富带来的精神富足。
- “莫倚咏儿兼赠妇”:提醒自己不要过于依赖家庭。
- “须知渐与老为邻”:意识到老年的临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津”比喻朝廷或高位,“斧凿”比喻技艺。
- 对仗:如“十年不复上天津,闲却西都几度春”中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回顾过去,思考未来,表达了对仕途的放弃、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对家庭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津:朝廷或高位的象征。
- 西都:闲适生活的象征。
- 里巷:熟悉环境的象征。
- 山河:国家或大地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天津”指的是什么? A. 天上的星宿 B. 地名 C. 人名 D. 物品 答案:A
-
诗中的“西都”指的是哪里? A. 北京 B. 洛阳 C. 南京 D. 西安 答案:B
-
诗中的“斧凿”比喻什么? A. 技艺 B. 工具 C. 学问 D. 创作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耒的《题外甥杨克一诗篇末》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仕途的放弃和对学问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