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蕲水道中二首 张耒 〔宋代〕
蚕老麦枯田舍忙,谁令四月雨浪浪。 未容乌鸟私遗粒,鸣蚓跳蛙欲满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蚕已老去,麦子枯黄,田舍间忙碌非常,谁让这四月天雨水连绵。 连乌鸦和鸟儿都未能私自留下遗落的谷粒,蚯蚓和青蛙的叫声几乎要填满整个场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蚕老:指蚕已经成熟,准备吐丝。
- 麦枯:麦子成熟,颜色变黄。
- 田舍忙:农村里的人们忙碌。
- 雨浪浪:形容雨水连绵不断。
- 乌鸟:乌鸦和其他鸟类。
- 私遗粒:私自留下遗落的谷粒。
- 鸣蚓:蚯蚓的叫声,这里用拟人手法。
- 跳蛙:青蛙的跳跃。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汉族,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农村的景象,通过蚕老麦枯、雨水连绵的描写,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四月农村的景象,通过蚕老麦枯、雨水连绵的描写,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诗中“蚕老麦枯田舍忙”一句,既展现了农村的繁忙景象,又暗示了季节的变迁。“谁令四月雨浪浪”则表达了作者对连绵雨水的无奈和感慨。后两句通过乌鸟、蚯蚓和青蛙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生动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蚕老麦枯田舍忙”:蚕已老去,麦子枯黄,田舍间忙碌非常,描绘了农村的繁忙景象。
- “谁令四月雨浪浪”:谁让这四月天雨水连绵,表达了作者对连绵雨水的无奈和感慨。
- “未容乌鸟私遗粒”:连乌鸦和鸟儿都未能私自留下遗落的谷粒,暗示了农民的辛勤和自然的严酷。
- “鸣蚓跳蛙欲满场”:蚯蚓和青蛙的叫声几乎要填满整个场地,进一步丰富了诗的意象,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生动画面。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鸣蚓跳蛙欲满场”中的“鸣蚓”和“跳蛙”,赋予了蚯蚓和青蛙人的行为特征。
- 对仗:如“蚕老麦枯”与“田舍忙”,“未容乌鸟”与“私遗粒”,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月农村的景象,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老:蚕已老去,准备吐丝。
- 麦枯:麦子成熟,颜色变黄。
- 雨浪浪:形容雨水连绵不断。
- 鸣蚓:蚯蚓的叫声,这里用拟人手法。
- 跳蛙:青蛙的跳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蚕老麦枯田舍忙”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城市繁忙 B. 农村繁忙 C. 市场繁忙 D. 学校繁忙
-
“谁令四月雨浪浪”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
“未容乌鸟私遗粒”暗示了什么? A. 自然的严酷 B. 农民的懒惰 C. 鸟类的贪婪 D. 雨水的丰沛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的《秋怀二首》:同样描绘农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慨。
- 秦观的《春日》: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蕲水道中二首》与黄庭坚的《秋怀二首》:两者都描绘了农村景象,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农民的辛勤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