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秋晓》
时间: 2025-01-06 09:09: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秋晓
作者:黄兰雪 〔清代〕
高树含烟,凉花滴露,碧天澄澈如波。
促织声停,知人懒掷金梭。
风前几度凝眸立,算愁心无奈秋何。
漫楼头赢得遥峰,学敛双蛾。
香消宝鸭云屏掩,早寒生楚簟,扇却轻罗。
欲觅馀芬,池边但有残荷。
争春旧馆听莺处,料而今绿满庭莎。
忍凭栏,数尽飞鸦,盻断明河。
白话文翻译
高大的树木笼罩着烟雾,凉爽的花瓣上滴落着露珠,碧蓝的天空如同波涛般清澈。
促织的叫声停止了,知道的人懒得再去抛洒金梭。
在风中几度凝视,心中愁苦无奈,秋天怎么能了得呢?
漫步在楼头,远远地眺望山峰,学着收敛眉目。
香气消散,宝鸭的身影被云屏遮挡,清晨的寒意在楚簟上显现,轻罗扇子也被扇去。
想要寻觅余香,池边只有残留的荷花。
昔日争春的旧馆,听莺的地方,料想如今已是绿意满庭。
忍不住倚栏,数尽飞过的乌鸦,目光断了明亮的银河。
注释
- 高树含烟:高大的树木被雾气笼罩。
- 凉花:指带有露水的花瓣,形容天气凉爽。
- 促织:即秋虫,形容秋天的声音。
- 金梭:指织布用的工具,暗指劳作。
- 双蛾:指眉毛,形容人的神情。
- 宝鸭:古代一种名贵的鸟,象征美好。
- 楚簟:指用楚地的竹子编成的席子,形容清冷的感觉。
- 飞鸦:指飞过的乌鸦,象征孤独的心情。
- 明河:指银河,象征夜空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兰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清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高阳台 秋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秋季清晨的宁静与凉意。诗中首先以“高树含烟,凉花滴露”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忧郁的氛围。接下来的“碧天澄澈如波”则描绘了秋日的晴朗,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开阔与自由。然而,随着“促织声停,知人懒掷金梭”,诗人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对时间流逝和人心惆怅的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诗人多次运用意象,如“香消宝鸭云屏掩”,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还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忆和渴望。最后一联中,诗人以“忍凭栏,数尽飞鸦,盻断明河”结束,展现了对秋天的无奈与孤独感,呼应了开头的清晨意境,形成了完整的情感闭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内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叹,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树含烟:描绘高大的树木被晨雾笼罩,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 凉花滴露:花瓣上沾满了露水,传达出清晨的凉意。
- 碧天澄澈如波:形容天空的清澈透明,令人心旷神怡。
- 促织声停:秋虫的声音停止,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知人懒掷金梭:人们已懒于劳作,表达出对生活的无奈。
- 风前几度凝眸立:在风中静静凝视,表达了思考和忧虑。
- 算愁心无奈秋何:感叹心中的愁苦与对秋天的无奈。
- 漫楼头赢得遥峰:在楼台上眺望远方的山峰,感受到距离的遥远。
- 学敛双蛾:尝试收敛心中的情绪,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 香消宝鸭云屏掩:美好事物渐渐消逝,被云彩掩盖。
- 早寒生楚簟,扇却轻罗:清晨的寒意袭来,轻罗扇子无力驱散。
- 欲觅馀芬,池边但有残荷:想要寻找香气,却只见残荷,象征失落。
- 争春旧馆听莺处,料而今绿满庭莎:昔日听莺的地方,如今已满是绿色的草坪。
- 忍凭栏,数尽飞鸦,盻断明河:倚靠栏杆,数着飞过的乌鸦,目光追逐明亮的银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碧天澄澈如波”,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美丽。
- 拟人:如“促织声停”,赋予秋虫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香消宝鸭云屏掩,早寒生楚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包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树:象征坚韧与稳重,营造出秋天的氛围。
- 凉花:代表清新和宁静,也暗含着时光的流逝。
- 双蛾:双眉的象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残荷:象征失落和未竟的梦想,传递出悲凉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促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虫子
B. 一种植物
C. 一种鸟类
D. 一种乐器 -
“忍凭栏,数尽飞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D. 安逸 -
诗中“香消宝鸭云屏掩”中的“香”指的是什么? A. 花香
B. 食物的香味
C. 美好的回忆
D. 其他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唐·杜甫
- 《秋词》 唐·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意境,但更侧重于秋夜的孤寂与寒冷。
- 《秋词》则通过“暮云收尽溢清寒”,展现了秋天的清冷与宁静,和《高阳台 秋晓》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兰雪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