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
时间: 2025-01-19 13:46: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
作者: 邹韬 〔清代〕
古艳霏青,奇光黝紫,毫端劲气盘旋。
几历沧桑,龙文小蚀蛮笺。
乌丝格半销兵燹,精灵满纸云烟。
拾残烽,洗刷泥尘,碎铺琼编。
宝书天上原珍重,换蚕眠旧制,一字双缣。
断墨零香,从教手泽长延。
辛勤几次搜罗遍,幸留将翰墨因缘。
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汉隶遗墨的珍贵与美丽,笔墨生动,充满了力量与灵气。经过岁月的洗礼,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依然透出古老的韵味。历史的风霜使得一些字迹已经消失,然而纸上的精灵却仍是飘渺如烟。诗人拾起残缺的文字,洗去尘埃,犹如在琼瑶上铺展。珍贵的古籍在天上应当受到重视,换回的是旧日的安眠与宁静,每个字都像是双层的缎子。断墨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让人留恋不已。经过几次的搜寻与整理,终于留存下这段翰墨的缘分。诗的最后提到要好好传承这些文化,如同在风雨中坚守一颗高山的信念,年复一年。
注释:
- 古艳霏青:形容古代书法的颜色艳丽且清新。
- 龙文:通常指汉字书法,因汉字形如龙而得名。
- 小蚀蛮笺:指字迹轻微磨损的纸张,蛮笺为粗糙的纸张。
- 乌丝:指墨汁,古代书法使用的黑色墨水。
- 兵燹:指战争的火灾,形容历史的动荡。
- 琼编:形容精美的文字或书籍,琼为美玉。
- 双缣:形容字迹的美丽与光滑。
- 手泽:指手中所留的痕迹,暗指书法的流畅。
- 饭颗山头:比喻高山上的坚韧与坚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书法和诗歌闻名。其作品常以古典文化为主题,表现出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汉隶书法以及古籍的珍视,表达了在战乱岁月中对文化遗产的忧虑与珍惜。
诗歌鉴赏:
《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是一首充满文化深度的作品。诗中不仅展现了汉隶书法的美丽,而且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切思考。诗人通过对笔墨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怀念和敬仰的情感。尤其是“古艳霏青,奇光黝紫”一句,生动地展现了书法的生动与魅力,仿佛让人看到那一笔一划中的精气神。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拾残烽,洗刷泥尘”,不仅是对书法残缺的惋惜,也是对文化传承的执着。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文化的价值依然不可磨灭。诗中“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一句,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坚韧,体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艳霏青:古代书法的艳丽与清新,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 奇光黝紫:形容墨色的深邃与光彩,突出书法的神秘感。
- 毫端劲气盘旋:笔尖挥洒出的力量与韵律,体现书法的动态美。
- 几历沧桑,龙文小蚀蛮笺:岁月的变化使得字迹略显模糊,但依旧保留了一部分古韵。
- 乌丝格半销兵燹:历史的动荡使得文化的某部分消失,表现出历史的无情。
- 精灵满纸云烟:书法的灵动与飘渺,仿佛在纸上留下了不灭的印记。
- 拾残烽,洗刷泥尘:认真对待文化遗产,清除杂质与尘埃,寓意对传统的珍视。
- 宝书天上原珍重:强调古籍的珍贵与重要,值得我们珍惜。
- 换蚕眠旧制,一字双缣:书法的字迹如同双层缎子般美丽,象征着文化的厚重。
- 断墨零香,从教手泽长延:即使是断了的墨,依旧散发着香气,象征着文化的持久影响。
- 辛勤几次搜罗遍,幸留将翰墨因缘:通过努力,终于保留了这些文化的遗产。
- 善相承,饭颗山头,风雨年年: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坚韧,尽管风雨不断,但依旧要守护这一份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法与美丽的事物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书法作品赋予灵性,增强文化的厚重感。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汉隶遗墨的描绘,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强调文化的传承与坚韧,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艳霏青:象征古代文化的美丽与生机。
- 龙文:象征汉字的力量与历史。
- 乌丝:象征书法的灵动与艺术性。
- 琼编:象征书籍的珍贵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艳霏青”指的是什么?
- A. 现代书法
- B. 古代书法
- C. 诗歌
- D. 画作
-
“乌丝”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笔
- B. 墨
- C. 纸
- D. 书法
-
诗人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哪一句最能体现这一点?
- A. 拾残烽
- B. 宝书天上原珍重
- C. 断墨零香
- D. 善相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诗词对比:
对比邹韬的《高阳台·海昌杜拙斋先生汉隶遗墨》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前者侧重于书法的遗存与珍惜,后者则表现了对友谊与自然的赞美。两者都体现了对文化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反映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
- 《清代文学的发展与影响》
- 《汉字的美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