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时间: 2025-01-04 13:00:15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 张栻 〔宋代〕 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 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 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 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

白话文翻译:

我们分别后,你又如何,何时能在我身旁? 书卷在手,翻阅间,月光悄悄爬上床。 我们的志向相合,师从千年,相思却隔一方。 迎风三次叹息,这份情意深远难以衡量。

注释:

  • 作别:分别。
  • 如许:如此,这样。
  • 何当:何时能够。
  • 卷舒:指翻阅书卷。
  • 展转:翻来覆去,此处指思绪纷乱。
  • 月侵床:月光照到床上,形容夜晚的静谧。
  • 合志:志向相合。
  • 师千载:师从千年,指追随古人的志向和学问。
  • 相思谩一方:相思之情只能在一方表达,无法相聚。
  • 临风:迎风。
  • 三叹息:多次叹息。
  • 此意渺难量:这份情意深远难以衡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理学思想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对友人元晦(朱熹)和择之的诗作的回应。诗中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共同志向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思念。诗中“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一句,既表现了夜晚的静谧,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纷乱。而“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则强调了与友人志同道合,却因距离而相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张栻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作别又如许,何当置我旁”表达了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希望友人能回到自己身边。
  • 第二句“卷舒书在手,展转月侵床”通过书卷和月光两个意象,描绘了夜晚的孤独和思绪的纷乱。
  • 第三句“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强调了与友人的志同道合,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相思之苦。
  • 末句“临风三叹息,此意渺难量”则通过三次叹息,表达了这份情意的深远和难以衡量。

修辞手法:

  • 比喻:“卷舒书在手”中的“卷舒”比喻翻阅书卷的动作,形象生动。
  • 拟人:“月侵床”中的“侵”字赋予月光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 对仗:“合志师千载,相思谩一方”中的“合志”与“相思”,“师千载”与“谩一方”形成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和对共同志向的怀念。通过书卷、月光等意象,以及三次叹息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意象分析:

  • 书卷:象征知识和学问,也代表了作者的孤独和思绪的纷乱。
  • 月光:象征夜晚的静谧和孤独,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纷乱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卷舒书在手”中的“卷舒”比喻什么? A. 翻阅书卷的动作 B. 书卷的内容 C. 书卷的外观 答案:A

  2. 诗中“月侵床”中的“侵”字赋予了什么以人的动作? A. 月光 B. 床 C. 书卷 答案:A

  3. 诗中“合志师千载”中的“合志”指的是什么? A. 共同的志向 B. 师从千年 C. 相思之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同样表达了读书时的感悟和情感。
  • 吕祖谦的《与朱元思书》:表达了与友人的书信往来和情感交流。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和元晦择之有诗见怀》与朱熹的《观书有感》:两首诗都表达了读书时的感悟和情感,但张栻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与友人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张栻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