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元晦咏雪 张栻 〔宋代〕 兀坐竹舆穿涧壑,仰看石径接烟霞。是间故有春消息,散作千林琼玉花。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竹轿上穿过山涧和峡谷,抬头看到石板路连接着云雾缭绕的天空。这里原本就有春天的气息,现在雪花飘落,像是散布在千林中的琼玉花朵。
注释:
- 兀坐:端坐,坐得端正。
- 竹舆:竹制的轿子。
- 涧壑:山涧和峡谷。
- 石径:石板铺成的小路。
- 烟霞:云雾和霞光。
- 是间:这里。
- 春消息:春天的气息或迹象。
- 琼玉花:比喻雪花,因其洁白如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与元晦(朱熹)的唱和之作。朱熹原作已佚,张栻此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景为媒介,巧妙地将冬日的寒冷与春天的生机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首句“兀坐竹舆穿涧壑”描绘了作者乘坐竹轿穿越山涧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次句“仰看石径接烟霞”则通过仰视的视角,将石径与烟霞相连,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后两句“是间故有春消息,散作千林琼玉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以琼玉花比喻雪花,既表现了雪的洁白美丽,又暗示了春天的即将到来,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兀坐”和“竹舆”两个动作,描绘了作者的静态和所处的环境,给人一种平和而专注的感觉。
- 次句“仰看石径接烟霞”则通过视觉的延伸,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空,形成了一种高远的意境。
- 后两句“是间故有春消息,散作千林琼玉花”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通过“春消息”和“琼玉花”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深刻理解和美好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琼玉花”比喻雪花,形象生动,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拟人:“春消息”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加生动和亲切。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竹舆、涧壑、石径、烟霞、春消息、琼玉花。
- 详细解释:竹舆和涧壑描绘了作者的旅行环境,石径和烟霞则形成了一种高远的自然景象,春消息和琼玉花则是对自然变化的比喻,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琼玉花”比喻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雪花 C. 云雾 D. 霞光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冬天的厌恶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自然的恐惧 D. 对旅行的疲惫
答案: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春日》:同样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和元晦咏雪》与朱熹的《春日》: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春天的期待,但张栻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变化的描绘和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朱熹诗集》:收录了朱熹的多首诗作,可以与张栻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