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苹洲小棹》
时间: 2025-01-01 11:5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苹洲小棹 朱彝尊 〔清代〕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岂意钱塘片帆送。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
白话文翻译
乘着小船在苹洲上,约了兜娘一同前往。没想到却被钱塘江的帆船送走。在江上遇到老朋友,一路观赏山景,没想到我竟然经过了恶泼灵洞。在东瓯城下停泊,孤岛在江中,明月和秋潮在夜晚涌动。此时最是令人凝思,苦苦回忆西楼,想象着帘下的玉钩被亲自控制。舍弃了旧时的珊瑚枕,谁又能知道,泪水如雨般烘干,万千愁梦。
注释
- 苹洲小棹:苹洲,指水中小岛。小棹,小船。
- 兜娘:可能是指作者的情人或伴侣。
- 钱塘片帆送:钱塘江上的帆船送走了作者。
- 恶泼灵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作者旅途中的一个地点。
- 东瓯城:地名,今浙江温州。
- 孤屿中流:孤岛在江中。
- 消凝:凝思,沉思。
- 西楼:可能是作者回忆中的一个地方。
- 帘底玉钩亲控:想象中亲自控制帘下的玉钩。
- 舍旧枕珊瑚:舍弃了旧时的珊瑚枕。
- 泪雨烘干:泪水如雨般被烘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彝尊(1629-1709),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尤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旅途中的感慨之作,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旅途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复杂情感。诗中“苹洲小棹”与“钱塘片帆送”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而“东瓯城下泊”与“孤屿中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诗的最后,作者通过对“西楼”和“帘底玉钩”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开篇即点明作者与兜娘相约乘小船游苹洲,展现了作者的闲适与期待。
- 岂意钱塘片帆送:意外地被钱塘江的帆船送走,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意外。
-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在江上遇到老朋友,一路观赏山景,增添了旅途的趣味。
- 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没想到经过了恶泼灵洞,增加了旅途的神秘和不确定性。
-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在东瓯城下停泊,孤岛在江中,展现了旅途的孤独和寂寞。
- 明月秋潮夜来涌:明月和秋潮在夜晚涌动,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此时最是令人凝思,苦苦回忆西楼,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 想帘底玉钩亲控:想象中亲自控制帘下的玉钩,增添了回忆的细腻和温馨。
-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舍弃了旧时的珊瑚枕,表达了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留恋。
- 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泪水如雨般被烘干,万千愁梦,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苹洲小棹”与“钱塘片帆送”的对比,展现了作者的无奈和意外。
- 拟人:“明月秋潮夜来涌”中的“涌”字赋予了明月和秋潮以动态和生命力。
- 象征:“孤屿中流”象征着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苹洲小棹:闲适与期待。
- 钱塘片帆送:无奈和意外。
- 恶泼灵洞:神秘和不确定性。
- 东瓯城下泊:孤独和寂寞。
- 孤屿中流:孤独和寂寞。
- 明月秋潮夜来涌:诗意和美感。
- 西楼:怀念和温馨。
- 帘底玉钩亲控:细腻和温馨。
- 舍旧枕珊瑚:无奈和留恋。
- 泪雨烘干:痛苦和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苹洲小棹”指的是什么? A. 小船 B. 小岛 C. 小桥 D. 小路
-
“钱塘片帆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喜悦 D. 平静
-
诗中“孤屿中流”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热闹 C. 平静 D. 繁忙
-
诗的最后一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平静 C. 痛苦 D. 期待
答案:
- A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彝尊的其他诗作,如《桂枝香·秋思》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但王维的诗更多表现了隐逸和超脱,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多表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创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清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