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薛乐道》
时间: 2025-01-19 22:3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答薛乐道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薛侯笔如椽,峥嵘来索敌。
出门决一战,莫见旗鼓迹。
令严初不动,帐下闻吹笛。
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
长驱剧崩摧,百万俱辟易。
子於风雅闲,信矣强有力。
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
揽物能微吟,假借少储积。
山城坐井底,闻见更苦僻。
子非知音耶,何不指瑕谪。
白话文翻译
薛侯的笔力宛如大笔,气势磅礴,来挑战我。
出门就准备决一战,难见战旗和鼓声的踪迹。
令严一开始不动,帐下却传来笛声。
突然奔赴水上的军队,拔起旗帜直入赵国的城壁。
长驱直入,摧毁敌军,百万大军齐齐退却。
你在风雅的闲适中,确实拥有强大的力量。
天才如同升斗,我恨不得能多一点宽广。
物事能轻声吟唱,假借的少得可怜。
山城坐在井底,听见的更是苦涩的偏僻之处。
你难道不是知音吗?为何不指出我的瑕疵呢?
注释
- 薛侯:指薛乐道,诗中提到的对话者。
- 笔如椽:形容文笔雄壮。
- 峥嵘:形容气势雄伟。
- 令严:指令严,可能是指某个将领。
- 帐下闻吹笛:指营帐中传来悠扬的笛声,暗示气氛紧张。
- 水上军:指在水面上作战的军队。
- 赵壁:指赵国的城墙。
- 风雅:指文雅的诗词和雅致的生活。
- 升斗:形容天才的局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深受苏轼的影响,主张诗词应有个人风格和情感表达。他的诗风清新,意象丰富,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同时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与薛乐道的诗词交流中,表达了对文人之间相互切磋的渴望与钦佩,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局限的反思。诗中涉及的战争比喻,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次韵答薛乐道》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诗作,展现了黄庭坚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真挚流露。诗中的“薛侯笔如椽”以生动的比喻,传达出对对方才华的赞美,显示出诗人与薛乐道之间的深厚友情。接着,诗人以“出门决一战”引入激烈的战斗场景,这不仅让人感受到文学创作的竞争,也暗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拼搏与挑战。
诗中“乍奔水上军,拔帜入赵壁”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战斗的紧迫感与壮烈,使用了强烈的视觉意象与动态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之后,诗人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对自身创作局限的无奈与渴望,尤其是在“天材如升斗,吾恨付与窄”一语中,显露出他对才华的渴求与对环境的无奈。
整首诗兼具了豪放与细腻,表现出对文人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创作能力的探讨与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薛侯笔如椽:赞美薛乐道的文笔如巨笔般有力。
- 峥嵘来索敌:用“峥嵘”形容其气势来向我挑战。
- 出门决一战:准备出门与其一较高下。
- 莫见旗鼓迹:战斗气氛紧张,却看不见战旗的踪影。
- 令严初不动:指令严未有动作。
- 帐下闻吹笛:营帐中却传来笛声,气氛微妙。
- 乍奔水上军:军队突然奔赴水战。
- 拔帜入赵壁:直入敌国的城墙。
- 长驱剧崩摧:强势进攻,敌军崩溃。
- 百万俱辟易:形容敌军人数众多却都退却。
- 子於风雅闲:你在闲适的风雅中。
- 信矣强有力:你确实非常有力。
- 天材如升斗:天赋如同小斗般有限。
- 吾恨付与窄:我对这局限心存怨恨。
- 揽物能微吟:物事能轻声吟唱。
- 假借少储积:借用的才华寥寥无几。
- 山城坐井底:处于偏僻之地。
- 闻见更苦僻:感受的更加辛酸。
- 子非知音耶:你难道不是知音吗?
- 何不指瑕谪:为何不指出我的缺点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笔如椽”,形象地表现出文笔的力量。
- 夸张:如“百万俱辟易”,强调敌军的崩溃。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形成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之间切磋的渴望,反映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表现出对自身局限的反思与感慨,传达出一种既豪放又细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笔:象征文才与个人能力。
- 战斗:象征创作过程中的竞争。
- 笛声:暗示情感的细腻与微妙。
- 山城:象征隔绝与局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薛侯的文笔被比作什么?
A. 剑
B. 椽
C. 笔
D. 盾 -
诗中提到的“百万俱辟易”是指什么?
A. 敌军退却
B. 战斗胜利
C. 战斗失败
D. 和平 -
诗人对自身的才华有什么看法?
A. 非常充足
B. 有限
C. 不在乎
D. 不值得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蘇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黄庭坚的诗注重气势和情感的表达,而苏轼则更加注重哲理与闲适的生活态度。两者都在诗作中展现出对友人的尊重与对自身局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创作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