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痛辞》

时间: 2024-12-29 17:43:57

驾兰拥兵日,睢阳杀贼时。

明知力不敌,一死完伦彝。

吾父本儒生,未遇特达知。

毁家亟纾难,拒贼麾义旗。

一战贼竟却,再战贼复披。

傥得一旅援,天威仗王师。

人心激义愤,云谷响应随。

随在皆挞贼,贼势安能支。

愤彼大帅懦,令我鲜民悲。

战守三日夜,坐视全军摧。

壮哉父被执,烈烈身骑箕。

先是予避兵,还家伸孺思。

仓皇闻警出,一舸浮鸱夷。

提携赖慈母,抚抱怜娇儿。

烽火隔重湖,望断情如痴。

比归得凶问,马革已裹尸。

家破不成丧,百物无一遗。

哀哀念衰母,膝下已无儿。

干戈苦未平,患难身倚谁。

女无荀灌勇,救父围城危。

又无北宫孝,养母守深闺。

有女竟无用,安能作门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哀痛辞
作者: 储慧 〔清代〕

驾兰拥兵日,睢阳杀贼时。
明知力不敌,一死完伦彝。
吾父本儒生,未遇特达知。
毁家亟纾难,拒贼麾义旗。
一战贼竟却,再战贼复披。
傥得一旅援,天威仗王师。
人心激义愤,云谷响应随。
随在皆挞贼,贼势安能支。
愤彼大帅懦,令我鲜民悲。
战守三日夜,坐视全军摧。
壮哉父被执,烈烈身骑箕。
先是予避兵,还家伸孺思。
仓皇闻警出,一舸浮鸱夷。
提携赖慈母,抚抱怜娇儿。
烽火隔重湖,望断情如痴。
比归得凶问,马革已裹尸。
家破不成丧,百物无一遗。
哀哀念衰母,膝下已无儿。
干戈苦未平,患难身倚谁。
女无荀灌勇,救父围城危。
又无北宫孝,养母守深闺。
有女竟无用,安能作门楣。

白话文翻译

在驾兰军队集结的日子,睢阳正是抵抗贼寇的时候。
我明知实力不敌,宁愿以死来维护祖宗的声誉。
我父亲本是儒生,未曾遇到过明达知己。
为了拯救家业,他毅然投身战斗,反抗贼寇的号召。
初战贼寇败退,再战贼寇又重整旗鼓。
如果能够得到一支援军,必能仗着王师的威力。
人们的愤怒激发义愤,云谷之地众人响应。
大家都在奋力讨伐贼寇,贼势自然无法支撑。
我愤恨那位将帅无能,令我百姓心中悲痛。
战斗持续三昼夜,眼看全军被击溃。
我父被俘真是壮烈,身骑在战车上。
先前我为避战火,匆忙回家寄托思念。
仓皇中听闻警报,一只小船漂浮在湖中。
提携着慈爱的母亲,怀抱着可怜的小儿。
烽火隔着重重湖泊,望断了情思恍惚如痴。
回家后得知噩耗,父亲的尸体已被裹在马革中。
家破人亡,百物无一遗留。
我哀哀思念衰弱的母亲,膝下已没有儿子。
战乱苦难尚未平息,身边的依靠又在何处?
女儿没有如荀灌般的勇气,无法救父于围城之中。
更没有北宫孝的贤德,守着母亲在深闺中。
女儿竟然无用,如何能够撑起家门呢?

注释

  • 驾兰:指的是军队或战斗的集合。
  • 睢阳:古地名,战斗发生地。
  • 伦彝:指的是祖宗的德行和声誉。
  • 毁家:意指破坏家庭,投入战斗。
  • 麾义旗:指的是义军的旗帜,象征正义之战。
  • 天威:指的是帝王的威严和权力。
  • 云谷:比喻地方,指众人响应的地方。
  • 马革:指战马的皮革,古代用以裹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储慧,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动乱时期,诗人目睹战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苦难,表达了对父亲被俘、家庭破碎的深切哀痛。

诗歌鉴赏

《哀痛辞》是一首充满悲痛与愤懑的诗,作者通过对战争的描绘以及个人遭遇的叙述,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诗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怀念与对子女无力的自责,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怀。诗的开头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迅速引入了主题,继而通过回忆父亲的英勇与自己的无助,抒发了强烈的情感。

诗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义愤,作者对将帅的无能感到失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接着,通过对母亲和小儿子无助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悲痛的情感。最后,诗人以女儿无用的自责收尾,展现了女性在动乱时代的脆弱与无奈,使整首诗更加沉重和感人。

《哀痛辞》不仅是对家庭破碎的控诉,更是对战乱无情的呐喊,抒发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与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驾兰拥兵日 - 描绘了军队集结的情景,暗示战争的来临。
  2. 睢阳杀贼时 - 指出战斗的具体地点与目的。
  3. 明知力不敌,一死完伦彝 - 强调尽管知道敌人强大,仍愿以死捍卫荣誉。
  4. 吾父本儒生,未遇特达知 - 述说父亲原本是书生,未能实现理想。
  5. 毁家亟纾难,拒贼麾义旗 - 为了抵抗贼寇,父亲不惜毁家。
  6. 一战贼竟却,再战贼复披 - 战斗的艰难,敌人屡次反扑。
  7. 傥得一旅援,天威仗王师 - 期待能有援军来帮助。
  8. 人心激义愤,云谷响应随 - 大众的愤怒与团结。
  9. 随在皆挞贼,贼势安能支 - 说明人人都在讨伐贼寇。
  10. 愤彼大帅懦,令我鲜民悲 - 对无能将帅的不满。
  11. 战守三日夜,坐视全军摧 - 描述战斗中的无奈与绝望。
  12. 壮哉父被执,烈烈身骑箕 - 父亲被俘的壮烈情景。
  13. 先是予避兵,还家伸孺思 - 表达作者的逃避与对家的思念。
  14. 仓皇闻警出,一舸浮鸱夷 - 描绘紧急逃离的情景。
  15. 提携赖慈母,抚抱怜娇儿 - 母爱与亲情的表现。
  16. 烽火隔重湖,望断情如痴 - 形象地描绘了战火与思念的隔阂。
  17. 比归得凶问,马革已裹尸 - 归家后得知父亲已死的悲痛。
  18. 家破不成丧,百物无一遗 - 家庭的破碎与无奈。
  19. 哀哀念衰母,膝下已无儿 - 对母亲的思念与孤独感。
  20. 干戈苦未平,患难身倚谁 - 战乱未平,无人依靠。
  21. 女无荀灌勇,救父围城危 - 对女性角色的无奈。
  22. 又无北宫孝,养母守深闺 - 对孝道的渴望与无奈。
  23. 有女竟无用,安能作门楣 - 女儿的无力感与社会的苛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乱比作烽火,描绘出无情的战争景象。
  • 拟人:赋予无情的战争以情感,使其更具震撼力。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之痛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个人遭遇,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性的压迫。表达了对失去的亲人的哀悼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
  • 马革:象征死亡与悲痛。
  • :象征温暖与安全。
  • 母亲:象征无私的爱与牺牲。
  • 女儿:象征无力与责任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哀痛辞》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储慧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睢阳”指的是哪个场景?
    a) 家庭
    b) 战场
    c) 学堂

  3. 诗中父亲角色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牺牲与无私
    b) 胆怯与懦弱
    c) 富有与权势

答案

  1. b) 储慧
  2. b) 战场
  3. a) 牺牲与无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无题》 - 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哀痛辞》均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痛,杜甫的诗中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储慧的诗则更侧重个人家庭的悲剧。两者都深刻揭示了动乱对人心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内容为《哀痛辞》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背景。

相关诗句

驾兰拥兵日,睢阳杀贼时。下一句是什么

明知力不敌,一死完伦彝。上一句是什么

明知力不敌,一死完伦彝。下一句是什么

吾父本儒生,未遇特达知。上一句是什么

吾父本儒生,未遇特达知。下一句是什么

毁家亟纾难,拒贼麾义旗。上一句是什么

毁家亟纾难,拒贼麾义旗。下一句是什么

一战贼竟却,再战贼复披。上一句是什么

一战贼竟却,再战贼复披。下一句是什么

傥得一旅援,天威仗王师。上一句是什么

傥得一旅援,天威仗王师。下一句是什么

人心激义愤,云谷响应随。上一句是什么

人心激义愤,云谷响应随。下一句是什么

随在皆挞贼,贼势安能支。上一句是什么

随在皆挞贼,贼势安能支。下一句是什么

愤彼大帅懦,令我鲜民悲。上一句是什么

愤彼大帅懦,令我鲜民悲。下一句是什么

战守三日夜,坐视全军摧。上一句是什么

驾兰拥兵日,下一句是什么

睢阳杀贼时。上一句是什么

睢阳杀贼时。下一句是什么

明知力不敌,上一句是什么

明知力不敌,下一句是什么

一死完伦彝。上一句是什么

一死完伦彝。下一句是什么

吾父本儒生,上一句是什么

吾父本儒生,下一句是什么

未遇特达知。上一句是什么

未遇特达知。下一句是什么

毁家亟纾难,上一句是什么

毁家亟纾难,下一句是什么

拒贼麾义旗。上一句是什么

拒贼麾义旗。下一句是什么

一战贼竟却,上一句是什么

一战贼竟却,下一句是什么

再战贼复披。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