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时间: 2025-01-08 22:29: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永遇乐
作者: 陆求可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窗外啼莺,频催妆束,绿云缭绕。轻把牙梳,旋移鸾镜,委地容光耀。兰膏新沐,微闻香泽,对此温柔堪老。向妆台挽成如虿,才称花容月貌。时兴髻子,松松堕马,好共灵蛇新巧。莫叹飞蓬,休嗟曲局,鸳帐同心好。纵令妒妇,也应怜惜,怪得萧郎颠倒。珠帘下娇羞欲出,鸣蝉缥缈。
白话文翻译:
窗外传来莺鸟的啼鸣,频频催促我整理妆容,绿云缭绕着我的身影。我轻轻梳理着头发,旋转着镜子,映出我容光焕发的面容。新沐的兰膏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面对这份温柔,真令人感到岁月的流逝。妆台前我将发髻盘成蝎子形状,才算得上花容月貌。如今流行的发髻,松松地低垂下来,恰似灵蛇的新奇造型。别再叹息飞蓬的无奈,也不要忧伤于局势的曲折,鸳鸯帐下的心意才是最重要。即使是妒忌的女人,也应该怜惜,怎么能怪得这位萧郎情迷不悟。珠帘之后的娇羞欲露,伴随着蝉鸣声缥缈。
注释:
- 啼莺:指黄莺的叫声,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生机。
- 妆束:指打扮和整理妆容。
- 兰膏:一种香料,通常用作化妆品,象征美丽。
- 花容月貌:形容女子的美丽。
- 嫉妇:指因妒忌而心生不满的女性。
- 鸳帐:形容情人的床帐,象征爱情的亲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生活与情感,风格典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时期,女性地位有所提高,诗中流露出对女性美丽和情感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永遇乐》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情感的词作,展现了女性在春日晨光中打扮自己的场景,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温柔与美丽。开头的“窗外啼莺”,通过自然的声音引入,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轻把牙梳,旋移鸾镜”描绘了女性的精致与细心,表现了她对自身形象的重视与呵护。
诗中提到的“兰膏新沐”不仅代表着外在的美丽,更传达出一种内心的愉悦与自信。同时,诗中通过“松松堕马”的发型,展示了当时流行的审美风尚,显得既新颖又不失风雅。
而后半部分,诗人引入了嫉妒的女性形象,尽管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珍惜,但也暗含了对社会偏见的反思。结尾处“珠帘下娇羞欲出,鸣蝉缥缈”,不仅展现出女性的羞怯,更增添了一种隐秘而浪漫的气息。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一种赞美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外啼莺,频催妆束:窗外传来莺啼声,催促我赶紧整理妆容。
- 轻把牙梳,旋移鸾镜:我轻轻地梳理着头发,转动着镜子。
- 委地容光耀:映照出我容光焕发的样子。
- 兰膏新沐,微闻香泽:新洗的兰膏散发着微妙的香气。
- 对此温柔堪老:面对这样的温柔,真令人感慨岁月的流逝。
- 向妆台挽成如虿:我在妆台前把发髻盘成蝎子的形状。
- 才称花容月貌:才算得上花容月貌。
- 时兴髻子,松松堕马:如今流行的发髻松松垂落。
- 好共灵蛇新巧:恰似灵蛇的新奇造型。
- 莫叹飞蓬,休嗟曲局:别再叹息飞蓬的无奈,也不要忧伤曲折的局势。
- 鸳帐同心好:鸳鸯帐下的心意才是最重要。
- 纵令妒妇,也应怜惜:即使是妒忌的女人,也应该怜惜。
- 怪得萧郎颠倒:怎么能怪得这位萧郎情迷不悟。
- 珠帘下娇羞欲出,鸣蝉缥缈:珠帘之后娇羞欲露,伴随着蝉鸣声缥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发髻盘成如虿”,将发髻比作蝎子,形象生动。
- 拟人:如“鸣蝉缥缈”,赋予蝉以情感,增强了意境。
- 对仗: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如“窗外啼莺,频催妆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珍惜,体现了女性在生活中的自信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关注与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啼莺: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活力。
- 兰膏:象征女性的美丽与芬芳。
- 鸳帐:象征爱情与亲密关系。
- 珠帘:象征隐秘与羞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窗外啼莺,频催妆束”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萧瑟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寒冷
-
诗中提到的“兰膏”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美丽
- C) 权力
- D) 智慧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陆求可的《永遇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女性的情感与美丽,但前者更注重描绘外在形象,后者则更多地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陆求可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