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病中》
时间: 2025-01-08 01:0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病中
作者: 徐灿 〔清代〕
翠帐春寒,玉炉香细,病怀如许。
永昼恹恹,黄昏悄悄,金博添愁炷。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时向琐窗细语。
怨东风一夕无端,狼藉几番红雨。
曲曲阑干,沉沉帘幕,嫩草王孙归路。
短梦飞云,冷香侵佩,别有伤心处。
半暖微寒,欲晴还雨,消得许多愁否。
春来也愁随春长,肯放春归去。
白话文翻译
在春寒的翠色帐幕中,玉炉里的香烟轻轻飘散,我的心情如此忧伤。
漫长的白昼让我感到无精打采,黄昏时分静悄悄地降临,金色的烛光更添愁绪。
薄情的杨花和多情的燕子,有时在窗前轻声细语。
我怨恨东风,昨夜无端的袭来,几次红雨落下,满地狼藉。
曲折的栏杆,沉重的帘幕,嫩草的归路让我感到无尽的惆怅。
短暂的梦如飞云般飘逝,冷香逐渐侵袭佩饰,心中另有一番伤感。
半暖的气候微寒,时而想要放晴,却又难免降雨,这样的天气让我心中烦忧。
春天来了,愁绪随春天一起长存,真不愿意让春天离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帐:绿色的帐幕,象征春天的生机。
- 玉炉:指香炉,象征清雅的气氛。
- 永昼:漫长的白昼。
- 恹恹: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 金博:金色的蜡烛。
- 怨东风:指对春风的不满。
- 狼藉:形容乱七八糟的样子。
- 嫩草王孙:嫩草和王孙草,隐喻春天的生机。
- 冷香:指香气清冷,带有忧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 王孙归路:隐喻春天的归来与生机,可能源于古代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命的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盛行文人雅集和诗词交流的时代。他的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永遇乐 病中》写于病中,表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病痛的无奈,反映了当时人们在生活压力下的情感挣扎。
诗歌鉴赏
《永遇乐 病中》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中感受到的春天的温暖与冷漠。开篇的“翠帐春寒”与“玉炉香细”引人入胜,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病痛中面对漫长白昼的无奈,黄昏的安静与金色烛光的映衬,使得愁绪愈加浓重。
“薄幸杨花,多情燕子”的意象引入了春天的生机,却也暗含了对时光无情的怨恨。东风的无端袭来,让诗人感到更加无助,狼藉的红雨则象征着内心的烦乱与不安。诗中的“短梦飞云,冷香侵佩”表现了病中人对梦境的渴望与无奈,冷香的侵袭更是加深了孤独感。
最后,诗人以“春来也愁随春长”的感慨,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愁苦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索。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春天的渴望,使得这首词在清代诗词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春寒中的愁绪,表现出诗人的病痛与孤独。
- 第二联通过对漫长白昼与黄昏的描写,表现出心情的沉重。
- 第三联中的杨花和燕子引入春天的生机,却也映射出诗人的失落。
- 第四联通过东风与红雨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 第五联则通过栏杆与帘幕的意象,展现出对归路的思考。
- 第六联中的短梦与冷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深处的伤感。
- 第七联以天气变化为线索,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 第八联总结了春天带来的愁绪与诗人的感慨。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如“冷香侵佩”),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 拟人(如“怨东风”),使得自然元素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如“永昼恹恹,黄昏悄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诗人在病痛中对春天的渴望与愁苦,体现了生与死、希望与失落之间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帐:生机与温暖。
- 玉炉:清雅与宁静。
- 杨花:春天的脆弱与无情。
- 燕子:生机与希望。
- 红雨:烦恼与困扰。
- 冷香:忧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翠帐”象征什么?
A. 痛苦
B. 春天的生机
C. 冷漠 -
“怨东风”中东风代表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诗人的病痛
C. 无情的时光 -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与内心的忧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诗词对比:
- 比较徐灿的《永遇乐 病中》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但徐灿更倾向于病痛中的孤独,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往事的怀念与感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