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寄索庵》
时间: 2025-01-08 00:3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澹澹离云,凄凄紫陌,香尘飞雪。
泪滴鲛绡,愁盈珠勒,一霎成抛撇。
别去叮咛,传来芳信,频寄锦书休绝。
倩东风吹向天涯,悄悄把离愁说。
减去沈腰,霜添潘鬓,怎似前秋离别。
镜裹分鸾,灯前瘦影,羞把湘帘揭。
有恨黄昏,无情玉笛,催落江梅寒月。
问今宵多少凄凉,枕棱衾缺。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氛围。远处的云淡淡地飘荡,紫色的道路上显得格外凄清,香气和飞雪交融在一起。眼泪如同滴落在鲛绡上,愁苦似乎充盈在珠勒之间,瞬间化作遗憾。别离时的叮咛嘱托,传来的消息令人思念,频繁的书信也希望能够不断传递。东风轻轻地送向远方,悄悄诉说着离愁。身形渐瘦,霜添白发,怎能不想起前秋的离别?镜中只映出孤独的身影,灯下的瘦影让人羞于揭开帘幕。黄昏带着怨恨,无情的玉笛催落了江边梅花,寒月下的我,问今夜有多少凄凉,枕边的被子也显得破旧。
注释:
- 澹澹:形容云彩淡薄,轻盈。
- 香尘:指香气的尘埃,形容芳香四溢。
- 鲛绡:一种轻薄的绸子,常用来形容眼泪。
- 珠勒:串成珠子的饰物,这里用来形容愁苦的积累。
- 倩:美好,形容东风如同美人一般。
- 沈腰:指身材,原意是形容丰腴;这里用来表示身形的变化。
- 潘鬓:潘江与鬓发,形容头发的颜色和状态,意指衰老。
- 湘帘:指湘妃竹制成的帘子,象征女性的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灿,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其擅长描写离别与相思之情。他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映射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永遇乐 寄索庵》写于一个凄凉的秋日,正值离别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尽惆怅和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孤独。
诗歌鉴赏:
徐灿的《永遇乐 寄索庵》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词,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愁苦。开头的“澹澹离云,凄凄紫陌”就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仿佛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孤寂。诗人用“香尘飞雪”来比喻离别时飘散的思念,构建了一幅感伤的画面。
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愈发浓烈,泪水与愁苦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一种无奈的心情。尤其是“频寄锦书休绝”,暗示着希望与无奈的交织,尽管不断寄书传情,但离愁依旧如影随形。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自身的描写更为细腻,“镜裹分鸾,灯前瘦影”无不流露出离别后的孤独感,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内心的惆怅。而“有恨黄昏,无情玉笛”则将思念与怨恨结合,表现出对离去之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词在情感上把握得恰到好处,令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唤起人们对离别与相思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澹澹离云,凄凄紫陌:描绘淡淡的云和凄凉的道路,营造离别的氛围。
- 香尘飞雪:将离别的情感比作飞舞的香气与雪花,轻盈而又无奈。
- 泪滴鲛绡,愁盈珠勒:眼泪如同滴落在轻薄绸子上,愁苦如珠串般充盈。
- 别去叮咛,传来芳信:离别的叮嘱仍在耳边,传来的消息却让人更加思念。
- 倩东风吹向天涯:东风如美人,轻轻送往遥远的地方,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泪滴鲛绡”比喻眼泪与愁苦。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倩”的美好形象。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离别的无常与孤独。
- 泪:表达悲伤和思念。
- 东风:象征希望与温柔的情感。
- 黄昏: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澹澹离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悲伤
- C. 平静
-
“泪滴鲛绡”中的鲛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绸子
- C. 一种花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冷漠
- B. 希望
- C. 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徐灿的《永遇乐》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均表现了离别的情感,前者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李清照则更多地借助细腻的个人情感进行抒发,两者在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徐灿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