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飞峰》
时间: 2025-01-19 22:4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蓬莱飞峰
作者:韩信同 〔宋代〕
海上神山名自昔,
来去随潮无定迹。
天人俯览念虚浮,
六鳌顶戴穷神力。
群仙贝阙蕊珠宫,
多种瑶芝琼草碧。
依然根著不坚牢,
飞入石堂作南壁。
螺纹蛎迹石龙存,
云气随潮时雨湿。
仙风飒爽生羽翰,
招纳霓裳羽衣客。
试登绝顶望五湖,
高楼洞天才咫尺。
药炉灰冷多登真,
九转丹成人未识。
云间鹤迹托来篇,
王邓真人久相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海上的神山蓬莱,传说中它是一座来去无定的仙山。诗人感叹天人俯视它时的虚幻感,提到六个神鳌托举这座山,显示其神力。诗中描绘了仙人居住的华丽宫殿,种植着各种瑶草和琼花,却又指出其根基并不稳固,飞入仿佛石墙的南壁。诗中提到的螺纹和蛎迹,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潮水时常带来云气和雨水。仙风拂动,吸引着穿着霓裳羽衣的仙客。试图登顶俯瞰五湖,感觉高楼洞天就在眼前。药炉的灰烬冷却,许多修炼的真道尚未有人达成。最后,诗人提到鹤的踪迹,寄托对王邓真人的怀念。
注释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长生不老的理想。
- 六鳌:古代神话中的神鳌,传说中它们托举着蓬莱山。
- 瑶芝琼草:象征着珍贵的药草和美丽的花草,代表仙界的美好。
- 九转丹:指道教中的一种炼丹术,象征着长生不老的追求。
- 王邓真人:指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人物,表达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信同,宋代诗人,擅长描写山水景色,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蓬莱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自然美的渴望。
诗歌鉴赏
《蓬莱飞峰》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蓬莱这一神秘的仙山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在开头点明了蓬莱的来去无定,暗示了它的虚幻与不确定性。接着,诗人用“天人俯览念虚浮”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迷惘。通过对六鳌、群仙、瑶草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现了蓬莱的壮丽景色,也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憧憬。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试登绝顶望五湖”,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但又通过“药炉灰冷多登真”,提醒读者修道之路并非易事,许多人仍未能理解其中的真谛。最后,诗中提到的“王邓真人”不仅是对道教文化的敬仰,也隐含着对逝去岁月和人物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深邃,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传递了追求长生与真理的哲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超越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上神山名自昔:描述蓬莱作为海上的神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知。
- 来去随潮无定迹:指蓬莱的出现与消失犹如潮水,难以捉摸。
- 天人俯览念虚浮:天人(仙人)俯瞰蓬莱,感受到它的虚幻与飘渺。
- 六鳌顶戴穷神力:传说中六个神鳌支撑着蓬莱,展示其巨大的神秘力量。
- 群仙贝阙蕊珠宫:仙人居住的地方,装饰华丽。
- 多种瑶芝琼草碧:描述了仙界中珍贵的草木,象征美好与珍稀。
- 依然根著不坚牢:尽管如此美丽,蓬莱的根基并不稳固。
- 飞入石堂作南壁:意指蓬莱似乎飞入了石壁,寓意其虚幻的特性。
- 螺纹蛎迹石龙存:描绘了岁月的痕迹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
- 云气随潮时雨湿:潮水带来的云气和雨水使得环境更显灵动。
- 仙风飒爽生羽翰:仙风轻拂,带来了轻盈的羽衣。
- 招纳霓裳羽衣客:吸引着穿着华丽衣裳的仙客。
- 试登绝顶望五湖:诗人试图登上最高点俯瞰五湖,彰显壮丽的视野。
- 高楼洞天才咫尺:形容高楼和洞天的奇妙近距。
- 药炉灰冷多登真:药炉的灰烬冷却,许多修道者未能成功。
- 九转丹成人未识:隐喻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仍未实现。
- 云间鹤迹托来篇:云雾间的鹤踪,寄托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 王邓真人久相忆:对王邓真人的怀念,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神山”比喻蓬莱的神秘与美丽。
- 拟人:赋予蓬莱以生命,使其似乎有情感。
- 对仗:如“瑶芝琼草碧”,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表现出人们对自然和超越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莱: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和长生不老的追求。
- 六鳌:代表着强大和神秘的力量。
- 瑶芝琼草:象征着美好、珍贵的事物。
- 仙风:代表着轻盈和自由的生活状态。
- 药炉:象征着修道和长生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蓬莱飞峰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高山
B. 海洋
C. 神山
D. 大地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六鳌”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对王邓真人的提及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无所谓态度。 (对/错)
答案:
- C
- 神秘的力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长恨歌》(白居易)
诗词对比:
- 韩信同的《蓬莱飞峰》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前者更注重于对道教文化的描绘,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道教文化概论》